劢五行属什么?
“劢”是繁体字,简体汉字写作“动”,属于中性字,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主要有三个意思:
1、活动;运动。《荀子·劝学》:“心不存乎服虔译:心里并不存在‘变动无常’的意思。
2、努力,奋勉。唐玄宗《除薛璟为广州都督制》:“俾尔劢勤,往承兹命。”明于慎行《读史论世录·陈元礼传》:“今国家多难,公等当各励劢志,竭力以报朝廷。” 叶圣陶《倪焕之》十八:“我这样劢勉地工作着啊!”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他那激昂的谈话和奋发、劢勉的态度使她深受感动。”
3、自勉,励志。《楚辞·远游》王逸注:“劢,勉也。”南朝梁江淹《答晋安王子敬书》:“若夫名与利及身而亡,情犹可劢也;年与时驰,意岂能安哉!”宋梅尧臣《和永叔秋怀》之一:“我欲勉此老,勿为时俗移。”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要是我自己勉励起来呢,便又得找一些自勉的话来读诵着……” “劢“在姓氏中是异体字,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表音功能了(只表示结构),所以用简化汉字就可以了。
根据《说文解字》,“劢mài”有两个来源:(一)本义:努力,振作。如《广韵·泰韵》“劢,劳也。”“劢mài”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从力,万声。“万”兼表字义。《说文》段玉裁注:“凡力田苦事皆云劢,谓勉之至诚不懈也。”(二)通假,同“迈”。前人以借代词为基本意义解释其本字。“劢”在《尚书》里有两个不同的含义:其一指行为,如《汤誓》:“王曰:汝勿妄言,朕命汝徂尔伐夏。”其二指动作,如《皋陶谟》:“何猷乂谋,何始何终,厥居攸共,允孝庸何。”
综上可知:“劢”作为一个单音节词,最早表达的基本意思是“勤勉,振作”。由于该字的表音作用被简化字所取代,人们一般很难察觉到其中的表义信息,更难以体会到古人使用这个字的深层次的用意。实际上,“劢”在古代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方式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方法。
我们可以在很多传世典籍中找到这种思维的痕迹: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左传·囊公二十三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经。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墨子: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韩非子: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故谋莫难於不失策而功莫难於不成。 见莫疾於疾风,闻莫过於聪耳。
孙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致于人;上下同欲者胜… 贾谊: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些思想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认为人的认知和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因此,无论多么强大的外力都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也无法阻止人们的追求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