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这个问题我几年前就思考过,所以很遗憾我不能给出你满意的答案……不过我还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权当抛砖引玉吧^^ 123 说“哲”的音与“竹”相近者,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只提“竹”不提“竺”?“竺”(zhu)也是象形竹子之形来比喻高洁品性的啊~!而且从“竹林七贤”的典故来看,以“竹”为“哲”字的本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所谓王充《论衡》中的那段话,其实只是讲“哲”由“竹”演变为“折”的过程而已——因为王充生活的年代已经“竹”演变为“折”了,而他在书中所论述的自然是“竹”如何一步步地变成“折”的道理~~
106 我觉得你的理解有点偏差=v= “许慎认为‘哲’有智慧、聪明的意思,所以‘哲人’‘睿智’之类的词用‘火’来做偏旁。”不是许慎认为“哲”的意思是“聪明”所以才把“哲”的偏傍换成“火”……而是“哲”本来是“聪明”的意思,才用“火”做偏旁的…………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解释嘛,原因见123 条 ^_^ 关于这个,我还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3]:其中对“哲”的解释是这样的:哲学的“哲”——聪明。
485.14 这一段看起来貌似可以证明“哲”就是“折”,但其实不然……首先我要声明一点的是:这段文字并不是出自于《说文解字·哲部》(注意:不是段玉裁注,也不是段注的《说文解字注》,更不是《说文解字》),而是一篇独立的文章,作者是清代的李有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哲”“折”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因此虽然引用了说文的许多内容,但严格来说不能算是《说文》本身的内容o(╯□╰)o 当然,李的这篇短文也很有参考价值啦\(^o^)/~ 所以如果题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原文~~ 另附李有棠小传一篇: 李有棠(一八一九至一八六四),字子实,号秋庵,江苏丹徒人。道光二十年(一八三O)举人。曾任直隶南和知县,丁忧归里后主讲镇江府学东流书院。工书法,能诗文。著有《校勘金石考据续集》及《说文声读表》等。其《说文音训表》在清儒中颇得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