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字五行属什么的?

卓雯娜卓雯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梵」字的原始字形,是印度人手持工具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景描绘。其中「又」即指法杖(Jambala)、「口」为鼓(Dhama)。 「巴利文」的写法与「梵」相同,《巴利语词汇》收录其音译词条「Pañca」,意为「五」。可见二者具有同源关系。

在佛教传入中国前期的文献中,已经大量使用「梵」字来转写外来语言文字。例如: 《魏书·释老志》「时天竺僧卑摩罗叉善天文历数之学,见而问曰……」,则「罗叉」二字,应转写作汉文「梵」或「跋」; 《出三藏记集-安慧菩萨传》「于后秦弘始二年岁次玄黓执徐三月八日,梵僧菩提流支等至长安」,则「菩提流支」四字,显然应是转写的梵语音译。

随着佛教传播和汉语发展变化,「梵」又衍生出其他一些意义。例如《广韵》引《说文解字》云「梵,本作㛔」,《集韵》亦收「㛔」部,并注「凡也」,意即「梵语」就是「一般性的话语」(非专业用词)。这种用法可能源自对「梵字」本身原形的误解——因为手持器具的印度僧人一般身份均为婆罗门教徒,所以「梵字」被看作是一种普适性的一般用语了。「梵」又有「清净」义,如梁武帝作《净业赋》云:「夫大慧以朗曜,正觉由梵音。」

另外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上古时期汉语主要借自西域诸国的语言,这些语言的辅音系统较为简化,因此汉语中的辅音也就显得特别丰富。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词语借用汉语发音来表达,汉语的元音系统也变得越发重要起来。这就会导致一种现象的出现:如果外来词汇中某元音出现的频率很高的话,那么其就会被视为某种特殊的「韵母」。这种现象在汉语中的表现则是:原本用作助词的外来字母会被误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汉字,从而产生诸如「万」、「一」这样意义的文字。

以上是我分析得出的一些结论,未必准确,还请参考,谢谢! @陈寅恪 在《王观堂先生挽辞》中说: 「南海周君不但笃好文学,且能阅西洋原始书籍……此乃吾辈所应敬仰者也。」 周氏所说的「西洋原始书籍」,想必就是指「梵」的「原初形态」的原像图。虽然这种解释并不符合现代语言学理论,但是倒也符合当时的知识水平和社会背景吧~~^^

植珊雅植珊雅优质答主

“梵”字的五行属性,是“木”。 这是《新华字典》里关于梵的笔画数、五行的解释。 “火”这个字在汉语大字典中,属于第23页的第3个字,而“火”对应的部首是“灬”。所以根据部首可以知道其五行属性为:“水”。 但是,如果单说“火”的话,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火”的五行属性为“土”;另外一种则是“火”的五行属性为“金”。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比较准确些呢? 根据字形来分析的话,应该是第二种——“火”的字形结构为“火”“高”联合而成,其中“高”表示“向上”的意思。“火”的五行属性应该为“金属”或“属阳金”——因为金属性有向上的意思,也符合它燃烧的特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