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懿属于什么?
“形意拳”,这个名称是后世传人的称谓。而当时及晚清民国时期的人称呼这种拳法,则叫做“五行拳”或者“五行棍”(因为器械多为棍);清朝文人记载时,则多称“五展行”、“四展行”或“六展行”。 “五行”之称,首见于《易·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惟阴阳两种气而已。天包乎地外,阴含阳于内,是谓阴阳生化之气。”中医用“阴阳五行”来概括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那么,什么是“金木水火土”呢? 先来说说“金”。武术中的“金”是指硬韧如铁、沉重缓慢的运动方式——在搏击格斗中,这种运动方式不易发起攻击,但一旦发动起来就会持久而有力。习练者要像金属被锻造那样去锤炼自己,让四肢百骸都充满力量与韧性。 接下来谈谈“木”——这里的“木”并不是树木,而是木的形态。古人看到水沿着堤岸缓缓流动,又看见大树随风摇曳,就产生了“木”的概念,并用这两个自然现象去比喻一种柔和自然、不僵不滞的运动方式。
再来讲讲“水”——这“水”也不是真的河流、湖泊、海洋里的水流。古人见风吹过竹林,枝叶轻摇,仿佛水面荡起微波,由此产生了一个意象——“如水”,用来形容运动时绵绵不断、灵活圆转而又松弛舒展的状态。
接着说“火”——古人看到火焰向上冲腾,又联想到身体内的气息也像火焰一样升腾鼓荡,于是借用“火”字表示一种内外发热、奋发向上的状态。这里所说的“火”并非真火,不能烧伤自己。 最后是“土”——古代的农学家观察到土壤有着承载万物、滋养万物的德性,将其比作为中央厚重、温和而不燥的“土”。对于习武之人来说,就是脚踏实地、沉稳内敛、不激不厉的品质。
至此,“五行”的基本含义已经介绍了。至于为什么“形意拳”叫“五行拳”,因为该拳的所有动作都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