礻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示”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把刀(又),下面是一个“人”,合起来表示用刀把人宰了祭神的意思。所以《说文》解释为“事鬼神飨饮之礼”。这个字形和意思与现在汉字已经差别很大了。金文中“示”字上面是“未”,下面是“人”,也有把“未”写成“上”的。小篆中“示”字上面变成了一个“三”,下面是“人”。隶变后楷书“示”字变成了上下结构。
“示”的本义就是祭祀。《论语·八佾》中说:“禘尝之礼,昭穆尽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祭祖典礼十分隆重庄严。古代宗法制度中,天子、诸侯每年春天祭祀太阳叫“礿”,秋天祭祀月亮叫“祠”,冬季祭祀祖先叫“蒸”。周代人还把天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一方位各设一座庙宇,分别祭祀日、月、星、辰。在诸祭中最重要的称为“禘”;其次是“尝”。这两字后世也作“禘”。“禘”的字形演变如下: “禘”的意义后来写作“祀”,表示用酒食等供奉神灵。《礼记·月令》中有一系列关于春夏秋冬祭祀的记载,这些祭祀大多和农业有关。如春季祈望五谷得雨水而生长;夏季祈望风调雨顺;秋季祈望收获;冬季则“水潦尘沙,宜灭而不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祀”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祀”的本义就是祭祀。引申指事物的根本或标准的意思。如诗礼传家称之为“世祀”;历史上被作为祭祀对象的民族称作“祀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