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顾影结局如何?

毕巍耀毕巍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庄子》中的《杂篇·天下》中提到:“夫横毕之状,非所以盛饰华辞也;夫缄口不言者,非夸眇妄人也。唯垂天之云,莱服夫子,夫留习见志,以要天地弊。有合乃离,犹响之应声,影之随形;故昼息于阴,夕宿于元。”文章前面部分,批评杨朱与墨子所主张的学派,“为其过分於仁义,杀戮暴乱,而追求声色之乐矣”,而接下来一段,在赞扬范式、子夏、石奋、公孙弘等人时,提及:“口而无言,乃无为而治。”把不言、沉默提升到“无为而治”的高度,这大概是对“不言之教”这一庄学派最典型的诠释了。

《列子·黄帝篇》记载:河中有一老翁,自称“河伯”。冬天,河水枯竭,河伯现出原形,原形是一具骷髅。河伯告诉列子,他居住在此已经三百多年,冬天河水冻结之时,就脱离水身,每年春夏之交的时候,再从骷髅的形状化为水身。河伯告诉列子,他听说人死之后,都会有灵魂依附在肉体之上,并得到精神的寄托。人活着的时候,都热衷于功利,并且把寿命长和名声大作为自己最幸福的事。可是等到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尸体遭到暴弃,或者害怕自己的精神得不到安顿。人就是这样,活着的时候,为了权力、财富、名位而不倦地追逐,而死的时候,却又不能忍受自己形体的腐烂和不名的精神归宿。

故事的最后,列子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老师,老聃听了以后,说:“夫自吾观之,恶生死之无不相形、不即济也。”人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是匆匆一影而已,不生不死,不为寿命的长短而忧虑,才是真正的解脱。对于人的生命而言,只要曾经笑过、哭过、爱过、恨过,人的精神得到了寄托,那么生死就没有分别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