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属于什么故事?

栗初梅栗初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愚公移山》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述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千斤重锤每次移两锨土,有个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这个故事包含了大智大勇之道,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化身,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现在多用来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畏艰难困苦,以期最后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寓意:

1、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从故事情节上可知,愚公立志移山,但山高,且移山的人只有愚公、愚公的儿子孙儿和山里一个 widow(寡妇)的遗孤。由此可见,愚公的力量是弱小的。在“邻人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况下,加之山神与天帝不能阻挠,其移山举动终获成功。由此可知,从故事情节上看,这是在赞扬愚公及其子孙,赞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神奇力量。

2、通过愚公的 victory 表明,像愚公这样不畏艰难,目标明确,持之以恒地顽强斗争,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学文化知识还是掌握职业技能,无论在事业上拼搏还是在人生道路上跋涉,都会遇到许多可以预料或不可预料的“太行、王屋”,只要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kùi)也,而山不加增”的精神做指导,就一定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与愚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智叟。他目光短浅,只看到自然力的强大和削(xiao)除太行、王屋二山的艰巨性,而看不到人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轻视“人定胜天”的意志与权力(quán),轻视愚公、轻视后代子孙的威力,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且大加阻挠。这“笑”蕴含讥讽,“止”即阻止,可见这“笑”和“止”的根本原因在于智叟对人民(即愚公子孙万代)的“不能”,即人民创造世界的巨大力量不相信,他比愚公更“愚”,其实是一个十足的“愚公”。

3、通过愚公的 victory 也告诫我们,对待困难,只要坚持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把它消灭掉的。而智叟只看到眼前,目光短浅,自作聪明,好为人师,更可悲。

4、还表明了这两个哲理矛盾的对立:一是自然与人的对立,二是人自身的对立。自然的强大(山之高峻)与人的渺小(人之力微)相比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而愚公与智叟(又谐音喻公与智叟)的对立却可以改变(“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与大山相比,的确微不足道,但他和子孙能够移走大山。可见人定胜天——人的实践具有创造自然的无比威力,人类的实践活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永无穷尽的,它能将那些看来绝不可能办到和无法办妥的事情变成现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