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五行属什么的?
古代汉族人民认为天圆地方,所以有“土”字底的汉字往往表示与土地、土壤有关,但也有一些例外如“塞”——堵住、堵塞,表示的是动词;“疆”——边界、界限,表示的是名词。 这些字的本义和土的关系其实并不大。 “坦”的本义是平而宽缓,引申为平坦而开阔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tǎn”还是读作[tǎn],但是已经不再是一个常用词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tǎn”这个读音还能存留到现在),只在少数方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古音,比如南京话就还保留了这一读音——南京人说普通话时会把「tan」读成[taŋʔ]或[teŋʔ],说南京本地话的时候会将[tɑŋ]、[tɛŋ]这两个韵母读成[aŋ]~[ɯŋ]。 因此可以推测,“坦”最早念[taŋ]或者[tɛŋ],因为古音中的元音较短,所以在后世演变为[təŋ],并且从开口变为合口。 由于“土”在古声母中一般是不发生变形的,所以这个字一定有一个其他声母的同源字,而且这个同源字字音与它相近,于是古人就用这个相同读音的字来指代它的含义。
根据《尔雅·释地》:“土方曰壤,素浆曰塘”,可知“壤”的本意为浅而小的池塘,后引申出肥沃之义。“唐”“堂”二字也都在本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用来指代房屋建筑。由此可见“壤”是最有可能和“土”互为同源字的那个字,同时它的声母是[d]而不是[t]。
那么既然有了一个以“d”为主音的同源字,为什么还要保留以“t”为主音的“坦”呢?这是因为虽然都是合口呼,但是“坦”是个开口音,在古代发音要比闭口音“壤”清晰得多,更适合作为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