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月干五行属什么?
这是地支相干的问法,月干支是农历每个月的阴阳历对应的天干地支,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序。 这个问题涉及到底十干与十二支的关系问题。 古人用天干和地支来标记时间,一个甲子有六个十年,每一个十年都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和一个特殊的符号代表,这种特殊的时间单位叫做“时宪历”或“节气历”。
在时宪历里,每年的第一个月份叫做“正朔”,用天干表示,叫做“年干”;每月的第一个日子叫“朔”,用地支表示,叫做“月建”(也有月首、月初等称呼). 正月就是岁首那个月,二月是第二个月的简称等等……
从“正”字可以看出,这个“月”字是有对应的。十二月就叫腊月,十月就叫小阳春,十一月就叫仲冬…… 这样就有了一套简单的时间标记系统——年、月和日。 后来人们用这个系统和二十四节气配合,来标记更具体的时间和季节。
每天就标为“甲子”、“乙丑”……如果当天是冬至或夏至的话,就标记为“庚子”“辛丑”…… 每天24小时为“甲子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也就是“子午时”,一天就是12个时辰,子时分为初子时、午时等等。 这样就把时间分割成了更小的时间段,以便于人们精确地记录发生特定事件的时间点。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排列组合,配成60对,记作“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每一对人相当于一个六十进位制的时间单元,这一单元称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都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如此循环往复。 这60对干支分别用于六十花甲子的每一天,一年354天,三个甲子一共能循环5次。但是四月有一天会重复一次,所以实际只有5次半。
而一个月就有两个甲子或两个癸亥。 一个甲子或癸亥所对应的阴阳历日期都是固定的,而一个月里的两天,因为阳历月大月小的问题会有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惊蛰”总是发生在阳历的3月5号或者3月6号。 而我们常说的“今天干地支是什么”的回答就是这一天所在的六十汉字的第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