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五行属什么?

官莲梓官莲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诺 属火 本义为应承,答应。 从言若声。《说文》:“若、善也,从口从幾”。表示应允的答语或进谏的辞言是“诺”;不肯定的应答词是“或”,又作“许”“或者(或)”;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意为“你”,又可表谦称。本义为应答之辞。引申指“承诺”。

一、诺字基本解释

诺nuò  ⒈应允,答应:~许(同意)。~言(a.应允的话;b.进入未来未来的话)。

⒉古同“喏”,表示恭顺或肯定。

⒊中国宋、元时买卖货物时所写的契约文牍。亦以称文书簿册等。

二、诺字详细解释

1. 诺 nuò〈动〉 (1) (形声。从口,若声。小篆字形。本义:应允,答应) (2) 同本义 [promise;say yes] 诺,应也。——《说文》 凡军必执金鼓伐号令以号令。——《六韬·龙韬·勒兵》。注:“答也。受命曰诺。” 一行作吏,岂闻斯语哉?——唐· 李朝威《柳毅传》 余既由此观之,犹不信其言也……而余乃疑,苟其然尔,则斯道焉穷矣!——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使吾负天下之辱而归老于田,固不失乐夫!——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诺者(答应的人(见《汉书音义》));诺否(应诺与推托,表示同意还是不同意);诺禁(允许与禁止);唯唯诺诺(形容没有主见;一味附和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谨慎小心,不善言辞) (4) 许诺,发誓[make a pledge or promise] 我虽能言之,不能行之,愿先生勉之。——唐· 刘知几《史通·惑经》 今君乃欲孤行其言,将安所得国?——《史记·管晏列传》 王曰:“寡人不能。”遂与之亲行围。——《吕氏春秋·当染》

三、诺字相关词语

诺德 nuòdé  [German Nationalism] 德国国家主义运动,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主张日耳曼民族的统一 诺言 nuòyán [promises and pledges;pledge;solemn word] 应允别人的话 你说的话不算数,怎么还算是一个人的诺言呢? 誓言 nuòshí [oaths taken by two people in the name of heaven,god to give guarantee for what they have promised each other ] 男女对天盟誓所说的誓言 不守誓言,天诛地灭! 对天起誓 niù dì qǐ shi [take an oath before god] 跪在地下对着神明发誓 向神佛起了个誓 天罚 tiānfá [divine punishment] 天意惩罚,上天的制裁

四、诺字成语

一诺千金 yī nuò qiān jīn:比喻一个人诚实可靠,极有信用.也泛指一定可相信,不会改变的意思. 从前一个布商人要去远行,临行前把一匹红绸交给自己已立为赘婿的儿子保管,并告诉儿子自己不在时千万别把它卖了.可是布商走了不久,儿子就听信了谗言,背着布到市场上卖了,得钱一百金.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高兴地对母亲说:“我卖了一个好价钱!”不料母一听就发了脾气:“你怎么敢私自动用父亲交给你的东西?快去把钱赎回来吧,如果赎不回,就只能等着受惩罚吧!”于是儿子赶忙出去寻找买家以求得赎回之策,谁知找了三家都没有找到愿意按原价收回这匹红绸的买主.正在无可奈何之际,忽听得有人喊“不要走,那匹红色的绸是我买的!”原来这位正是买主当时因为急着赶路所以只看见商人儿子手上的绸袋并没有仔细看里面的绸子到底是不是红的于是便买了过去.如今一见果真是红色的便又重新把刚刚卖出去的红绸买了过来.儿子忙上前询问原因,才得知原来是当年楚国令尹孙叔敖说的:“只要诚信待人,就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帮助啊!”后来这个商家儿子果然凭借着自己的信誉为家族积攒了很多的钱财使得整个家族逐渐壮大起来最终成为当地的首富.

五、诺字的英文翻译

1.a vow; a pledge; a contract made on oath or solemn declaration, esp one binding on God: 誓言:to make vows, pl. vowing solemnly

2.one's word: a promise; a commitment

3.an engagement: a liaison; an alliance

中文名 诺言

外文名 promise, pledge

优质答主

你好,查字典来的结果如下(仅供参考) 【字】 偌

【拼音】 ruò 【繁体字】 偌

【康熙字典】 《广韵》而佐切《集韵》若佐切,音娆。大貌。又《广韵》人杰切《集韵》汝桀切,音弱。义同。 又与渃通。水名。源出蜀郡,东入江。详见洛、洛二注。 今作若或弱。 说文解字 诺 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解释道;“诺,应也。从言若声”也就是说“诺”字是由两个象形文字组成的:一个是表示应答的“言”,另一个是表示答应的“若”。其中“言”在字形中多被简化为“讠”。 “诺”字古书中通常写作“諾”“諾”等形,字形上和今天的小篆有所不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