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字五行属什么?
1.《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蹁,行不正也。从足辟声。" 段玉裁解释说:"今谓行不正曰蹁,古谓脚不行正曰蹁。" 意思就是翩翩起舞本来是形容走路的,现在人们引申为跳舞的意思了;而且“蹁”这个词本来是指走路不正常的意思,现在被用来指脚的毛病(比如瘸腿叫跛)。
2.《广韵·仙韵》的解释是"又作‘蹁’"。 "蹁"字的解释是"足不任也",也就是腿脚不能使用,行走不便,和“跛”、“瘸”等意思相近。这个“翩翩起舞”本意为形容人走路的样子,后来才演化为舞动的意思。而由“蹁”得“翩”也有类似的来源过程(只是“蹁”没有演变为“翩”)。
3.《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了一个名叫卓王孙的人的家事,说到他的女儿卓文君的鞋掉了,于是有“左足蹑履,右足足提屦”之句。这里“蹑屣”就是“提着鞋子”的意思,与“举足下足皆提踵不前”之意相通。
4.据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载,南朝宋文帝曾在殿前欣赏歌舞,“有伎人临镜起舞,左右进杯酒,乃仰饮之,因踏镜破。帝怒,命出御史就府推之……”可见当时歌舞者常以脚踏破道具为技艺高超的表现。这种舞蹈形式被称为“踏摇娘”,也叫“踏谣娘”。唐代诗人元稹在《莺莺传》中曾描述过“郑、崔之辈”用一种“踏碎秋千”的形式来娱乐宾客的情形。
5.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说:“盖此戏,本唐之《踏谣娘》,盖伤离别之情而已。” 元代关汉卿著的杂剧《拜月亭》中也写到:“你道他是踏破裙儿双举袖,谁知我是踩断钗儿倒垂头!” 这说明直到元代,“踏谣娘”这一形式的名称仍在民间流传。
6.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蹁跹”一词源于道教。因为中国人在做各种法术的时候都是要踏着罡步的,所以经常会出现身体不稳的情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蹁跹”。
7. 明代胡震亨考证称,翩翩起舞的“翩”来自“蹁”字,其义当与“行不正”“足不任”有关。他根据《旧唐书·音乐志》云:“唐时舞曲名《霓裳羽衣曲》……一曰《羽衣》,其《飘飖》《蹁跹》二曲,取此词也。”并进一步推断“蹁跹”本是舞病词,借以为妙舞形容词。
8. 从以上几种解释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翩”最初是形容走路姿势不太标准的词语,后引申为跳舞时的样子,再逐渐演化为舞疾词。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该词最早出现是在佛教文献或道家典籍之中,且一般均具有贬义性质,但到了唐朝以后却逐渐被人们用作褒义词了——这应该是受到了当时社会审美观的影响所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