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是五行中缺什么?

鱼妍淑鱼妍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理论认为,“症”是人体对外界病邪反应的生理反射,这种反射通过经络、气血产生。“症”的出现一定有外部病因和内部基础。 外部病因,如外界的空气污染、有毒气体、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等,这些有害因素会伤害到人体,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出现“证”的表现; 而内在基础就是脏腑、血液、经络的功能状态。比如,同是有寒症,内脏有湿热的人就会怕寒耐热易上火,而内脏有虚寒的人就会怕热耐寒易腹泻。

所以,如果从中医角度讲治“症”,一定要调和内外,既要消除致病因子,又要改善体内环境,才能将“症”消掉。 现在西医也承认内环境的重要性。比如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肝功能正常,我们称为乙肝无症状健康带菌者。虽然肝脏有损伤,但体内环境是在可修复范围内,只要不酗酒、不过度劳累、不滥用药物,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多吃绿叶蔬菜,补充足够的营养,肝病患者和健康人几乎没有区别了。当然,在必要情况下需要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

中医讲的“症”,内涵可能比西医广泛,除了病变本身,还包括与发病有关的因素以及体质等因素,都要尽可能调整。 中医治疗“症”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陶勃文陶勃文优质答主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人体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以及病症有着密切的联系。五行与五脏对应关系如下:

金——肺

木——肝

水——肾

火——心

土——脾

当人体内某一行元素失衡时,可能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导致一系列的病症。以下是每一种五行元素失衡时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但请注意,具体病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应由专业中医师进行:

金(肺)行失衡:咳嗽、气喘、自汗、皮肤干燥等问题。

木(肝)行失衡:情绪抑郁、易怒、胁痛、目疾、肢体麻木等问题。

水(肾)行失衡:腰酸背痛、耳鸣、头发早白、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等问题。

火(心)行失衡:心悸、失眠、口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等问题。

土(脾)行失衡:纳呆、腹胀、便溏、乏力、水肿等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五行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养。一个元素的失衡可能引发其他元素的变化。因此,中医治疗时常需兼顾整体平衡,而不仅仅针对症状本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