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羿”字的字义,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民罔攸利,天惟遏之。矧曰其尤,俾乂厥后。武王载旆,有虔秉钺;若彼行云,亦集于大戎。”这里的“羿”指的就是射日中的后羿。 后羿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砖里,如成都出土的西汉晚期画像中,就有后羿举弓搭箭射日的形象[1]。
关于后羿的名字,东汉学者王逸作注说: “羿,古之善射者。羿,人姓也,言其当夏代之时,善射箭。” [2] 也就是说,后羿本是一个氏族的名称,这个氏族的人都很会射箭。后来,后世的人把一些善于射箭的人姓后羿,以此作为姓氏(古代有些姓氏和名字是相通的)。所以,从姓的来源上讲,羿属于象形文字,像一个人张着弓的样子。
那么,这个后羿既然姓羿,是不是就说明他的姓氏属木呢? 王逸之后,学者们对“羿”字的研究更加深入了些。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朝学者萧统编撰的《文选》中收录了晋代傅玄的《大射赋》。这篇赋的第一句就是“我皇汉祖,羿姓之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汉朝的祖先乃是大羿的后裔。而这位汉代文学家王逸,正是被东汉光武帝赐姓为羿的南匈奴后裔。 王逸之后,唐代学者孔颖达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他在注释《文选》这首诗时说:
“此赋前章云‘我皇汉祖’,明指刘邦。下文云‘徒观史策’,则知非谓汉高祖。上章云‘肃慎贡楛’,下章云‘宣尼叹商’,此二事皆在周室,则知非谓西汉。据其文辞应谓东汉。东汉中兴,功臣有羿姓。《后汉书》曰,南单于入塞自领右部,因连破益州,烧绝道桥,自号贤王。帝怒,敕使大鸿胪宗正持节,即匈奴中斩之。其国于是遂虚。臣烈恭之子寿,复归中国,帝以为将军,令随来京师。以功赐姓羿氏。是其事也。”[3]
孔颖达这段话的意思是,东汉时期有个匈奴人叫呼延寿,他的父亲呼延隆是南匈奴的左贤王,在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叛乱,被东汉政府消灭。呼延寿因为跟随父亲反叛,被判处死刑。后来因立功而被赐姓羿氏。“羿”姓应当是由匈奴人之姓讹传而来。
东汉以后,史书上开始有大量关于羿氏族人的记载。如《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注引《建安记》:“后蜀汉亡,孙休时,夷寇陷番禺县,去京师三千里。孙休命吴大帝孙逊讨之,逊遣偏将军蒋琬帅众迎御。贼数败,退入深山,依险自固。吴主命逊为大都督,丞相诸葛亮赴荆州,平蛮寇。逊兵至,贼劫略妇女,载以船走……逊攻山,克平。贼帅李虎、罗等诣逊降,徙居叶乡。并赐其姓羿氏。”
从以上史料来看,羿姓应该属于北方民族鲜卑族的一支。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后,实行汉化政策,改族姓为汉字单姓,羿姓也应改为燕姓。明代学者缪启愉认为,“羿姓始此变为燕姓”(《续通志·氏族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