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柯清雨柯清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羿”字的字义,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民罔攸利,天惟遏之。矧曰其尤,俾乂厥后。武王载旆,有虔秉钺;若彼行云,亦集于大戎。”这里的“羿”指的就是射日中的后羿。 后羿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砖里,如成都出土的西汉晚期画像中,就有后羿举弓搭箭射日的形象[1]。

关于后羿的名字,东汉学者王逸作注说: “羿,古之善射者。羿,人姓也,言其当夏代之时,善射箭。” [2] 也就是说,后羿本是一个氏族的名称,这个氏族的人都很会射箭。后来,后世的人把一些善于射箭的人姓后羿,以此作为姓氏(古代有些姓氏和名字是相通的)。所以,从姓的来源上讲,羿属于象形文字,像一个人张着弓的样子。

那么,这个后羿既然姓羿,是不是就说明他的姓氏属木呢? 王逸之后,学者们对“羿”字的研究更加深入了些。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朝学者萧统编撰的《文选》中收录了晋代傅玄的《大射赋》。这篇赋的第一句就是“我皇汉祖,羿姓之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汉朝的祖先乃是大羿的后裔。而这位汉代文学家王逸,正是被东汉光武帝赐姓为羿的南匈奴后裔。 王逸之后,唐代学者孔颖达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他在注释《文选》这首诗时说:

“此赋前章云‘我皇汉祖’,明指刘邦。下文云‘徒观史策’,则知非谓汉高祖。上章云‘肃慎贡楛’,下章云‘宣尼叹商’,此二事皆在周室,则知非谓西汉。据其文辞应谓东汉。东汉中兴,功臣有羿姓。《后汉书》曰,南单于入塞自领右部,因连破益州,烧绝道桥,自号贤王。帝怒,敕使大鸿胪宗正持节,即匈奴中斩之。其国于是遂虚。臣烈恭之子寿,复归中国,帝以为将军,令随来京师。以功赐姓羿氏。是其事也。”[3]

孔颖达这段话的意思是,东汉时期有个匈奴人叫呼延寿,他的父亲呼延隆是南匈奴的左贤王,在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叛乱,被东汉政府消灭。呼延寿因为跟随父亲反叛,被判处死刑。后来因立功而被赐姓羿氏。“羿”姓应当是由匈奴人之姓讹传而来。

东汉以后,史书上开始有大量关于羿氏族人的记载。如《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注引《建安记》:“后蜀汉亡,孙休时,夷寇陷番禺县,去京师三千里。孙休命吴大帝孙逊讨之,逊遣偏将军蒋琬帅众迎御。贼数败,退入深山,依险自固。吴主命逊为大都督,丞相诸葛亮赴荆州,平蛮寇。逊兵至,贼劫略妇女,载以船走……逊攻山,克平。贼帅李虎、罗等诣逊降,徙居叶乡。并赐其姓羿氏。”

从以上史料来看,羿姓应该属于北方民族鲜卑族的一支。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后,实行汉化政策,改族姓为汉字单姓,羿姓也应改为燕姓。明代学者缪启愉认为,“羿姓始此变为燕姓”(《续通志·氏族简》)[4]。

弓雨畅弓雨畅优质答主

古文中,一些字会根据具体的用字环境和语境,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是不同的,如:知。通智,表示智慧,通斋,表示斋戒...等。关于【夜】,【弋】字,也是属于这样的一种字,所以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其实,这种字在古文中有很多,大家不必感到为怪。

“羿” 字有以下三种意义和用法:

1、【yì】:1、传说中夏代善于射箭的人。传说,尧时十日并出,禾稼尽枯,羿请上射十日,留下一日,使适于生存。(羿,古书上说的善于射箭的人。);2、象形。象张弓之形。“异”的本字。本说奇异。引申指特出,特异。3、异。故凡不平常、特异事物均以“羿”表示,如“羿狐”即(狐媚),专说女妖。

2、通“亦”。亦,副词、连词兼指示代词。本义表示"增加"、"重叠",引申指两事物相同或同类,可训"又"、"且"、"而且"、"也是"等。常用来重申上文。如:羿(yì)复何言;羿不佞,不能从也;今也天下之人异焉,从则重,从则成尧;

3、又通“译”。译,翻译。如:诸侯不享礼,天子不使羿。 从夜从弓。从夜表声兼表义。本指夜间活动的兽类(如兔属)。又指射取之,故从弓。本义是夜间射猎。

所以在计算笔划和了解字义时必须依据它的使用环境和意义进行分辨。属于金文文字,金文文字在笔划和意义识别上与现代汉字有较大区别,这一点特别需要大家注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