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在五行中各属什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源自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认知。《礼记·月令》中有云“孟春之月……其色青;仲春之月……其色赤;季春之月……其色黄;孟夏之月……其色白;仲夏之月……其色黑;季夏之月……其色青。此春夏之所生也”。这是最早关于五行的来源之一,即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界和天地颜色的观察与记录。如立春之时,草木萌发,大自然一片青葱之象,故颜色为青;立夏之时,树木茂盛,大地一片翠浓之象,故颜色为绿;立秋之日,暑热渐消,万物成熟,其色金黄;立冬之后,草木凋零,大地雪覆,所以五行之中有了水、木、火、土、金的五行顺序以及相应颜色的变化。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逻辑问题,这个逻辑问题是说先有五行还是先有五色呢?如果说先有五行而后有五色,那么古人为何又用五色来对应五行呢?如果说是用五色来代表五行,然而世间的颜色又远不止五色,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事实上,古人是先用五色来表示五行,而五行则是通过五色来表示。
《尚书·洪范》有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色:一曰朱,二曰苍,三曰丹,四曰灰,五曰黄。”这里的五行与五色是完全对应的。而后世所传的五色更是仅指青红橙黄白蓝七种颜色。其原因在于七是一个阴阳之和,且正好是五的倍数,便于记忆。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分别对应五种颜色,分别是:木属青色、火属红色、土属黄色、金属白色、水属黑色。
青色入木,如果一个人面部经常是青色的,那么很有可能是肝胆出现了问题;因为青色入肝胆经。在古代,杀伐属金,西方白色。那么用五行解释,西方白色的金,克贼肝木,就是兵,故杀伐之兵出西方。木属春季,春为发陈,万物逢春而生机显现,而人卧血归肝,肝血充足,面部得以濡养,则面部如同肝属春季般生意盎然,故面色自然明润。如果出现青色入木,则克伐肝木,类似于冬季的肃杀之气而出现不正常的肃杀之气,生机遭到破坏,肝主疏泄,若肝不疏泄,则肺气不降而上逆,而出现鼻出血等上逆之症。
红色入火,故如果一个人经常是面红的,那么很有可能是心脏出现了问题,心开窍于舌,心火旺盛,上熏于舌则出现舌质红等;黄色入土,如果一个人经常面黄的,那么很有可能是脾胃出了问题。由于黄色入脾胃经,脾虚失于运化,气血亏虚,则不能上荣于面,出现面色萎黄无光泽等。白色入金,如果一个人经常面白的,则很有可能是肺脏出了问题;黑色入水,如果一个人经常面黑的,则很有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治疗疾病需要调整五行,五行有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的治疗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治疗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