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字用五行怎么解?

丘子彦丘子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底,从水。

《说文》曰:“厎,致也”。即达到、至的意思。引申为底层等意。 其本意为底部,《释名·释宫室》云:“室之下卑者谓之底”。又《释丘》“丘之无阳者谓之底”(无阳者即无阳坡)。

由底部推及水的最下层,所以《汉书·扬雄传》有“深底”之称。深底即深渊。 再由水之渊深推及人心之深沉,所以又有沉潜、蕴藉之意。《礼记·檀弓下》有“君子慎始”之说,郑玄注曰:“始于厚貌,故慎行之”,孔颖达疏:“谓言行之初,当如水中之沉,缓缓而出,不可速尚也”。此“慎始”、“缓缓”之意与今日汉语中的“打底”、“底蕴”甚为相近。

古文献中还有“底本”一词,则指著作的定本或基础本意。《庄子·天下》:“《书》开始,而《诗》正续以永言;《春秋》采之,而《礼》从而制之;《周易》序之,而《小篆》著之;《诗》、《礼》、《周易》用之,而春秋成之”。其中的“《春秋》采之”的“春”就是“《春秋》”的底本——鲁国史书。 而“打底子”的“底”则有“根本”之意。如前所述,古文字的“根”和“底”字形接近,都是“人”在“土”下方,且读音相同或相近,所以两者可以通假。这个“打底子”的“底”就是“根基”之意。

尉迟橘露尉迟橘露优质答主

在汉字中,有的字可以从其偏旁部首确定它属于何字、表示何义。“底”字没有“土”字旁,不能表示跟泥土有关,而是由“广”和人字组成的,因此应该从“广”字进行分析。古书上讲:“底者,广之基也。”也就是说,“底”字中的“广”是房屋的意思,“底”是房屋的基础,引申表示事物的根、本。

在“地痞”、“地藏”、“海底”、“盆底”、“底座”、“底方”等词语中的“底”表示事物的根、本和事物的底部。

由表示“根”、“本”,还引申表示“最初”的意思,如“底价”、“底稿”等中的“底”字。由表示跟“根”、“本”意思相反的“末”、“尾”,表示结束、完结等意思,如“到底”、“打到底”、“查到底”、“底定”、“到底于何年”等中的“底”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