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明星有哪些?
一、“梨园世家”——马连良(1906-1966),四大须生之首 马连良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出生于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清廷的二等旗兵,擅长京剧唱功,马连良从小受到了家庭的熏陶,五岁便学会了《定军山》。
由于他生就一副好嗓子,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了一个老生演员。 他一生为京剧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京剧剧目,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才。 例如,他在北京创办了中国戏曲学院,为了培养年轻的人才,不惜牺牲自己的声誉,将学生带到自己的家里进行教学;他还曾带学生到延安等地演出,以艺术的形式支援革命事业。
二、“文武昆乱不挡”——张君秋(1928—1997) 张君秋出身于京剧世家,他四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定居,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热爱京剧。 他擅长老生来表现女性角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人称"娇声巧致,莺啼燕语"。
他一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沙桥饯别》、《穆桂英挂帅》等,这些作品不仅是其个人演艺生涯中重要的见证,也是京剧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三、“盖京华”——裘盛戎(1915-1972) 裘盛戎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是著名的旦角演员,而他的父亲则是花脸演员。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喜欢上了京剧。他天资聪颖,幼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表演天赋。
成年后,他潜心钻研京剧表演艺术,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盖京华”的称号。他也因这种敬业的精神而被后人所敬仰。 四、“天下第一团”——谭元寿(1934 ——2017) 说起这个“天下第一团”可是来头不小,它是当年毛主席送给团里一员大将的名字,这个人就是谭元寿。
因为爷爷是袁世凯的卫队长,所以谭元寿小时候经常跟随家人四处迁徙,而也正是这种经历让他养成了乐观向上的性格。 因为从小受到环境的影响,他非常喜欢京剧,长大后进入了“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从此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中国铁路文工团”,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虽然他一直从事的是文艺工作,但是他却以军人姿态要求自己,因此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团”。
1、梅兰芳
梅兰芳是闻名国际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工青衣、花旦、刀马旦,创立了“梅派”表演风格,对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综合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梅兰芳一生排演了大量的古典与新编剧目,并设计了诸多精美的舞台服饰和造型,创立独具特色的“梅派”艺术,世称“梅派京剧”,其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他所塑造的舞台艺术形象生动、丰满,达到了唱、念、做、舞的完美结合,在京剧史上树起了一座艺术丰碑。
2、荀慧生
荀慧生是“四大名旦”之一,工京剧花旦、刀马旦,创立了“荀派”表演艺术,形成“唱、念、做、舞、打”一体的风格,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棋盘山》、《霍小玉》、《钗头凤》、《勘玉钏》、《勘书献宝》、《辛安驿》等,他善于以花旦应行的剧目为基础,吸取青衣、刀马旦、武旦、老生、小生乃至丑行的艺术特长,融化于花旦的唱、念、做之中,自成一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荀派”表演艺术。
3、程砚秋
程砚秋是“四大名旦”之一,京剧表演艺术大家,创立了“程派”表演艺术,代表剧目有《春闺梦》、《荒山泪》、《玉狮坠》、《青霜剑》、《锁麟囊》、《武家坡》等,他以醇美艺术魅力和绝美风范,成为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杰出代表,在中国京剧的旦角史上立起了一块继往开来的里程碑,“程派”艺术成为中国京剧不可忽略的里程碑,“程派”艺术也以悲凉婉转、动人心魄。
4、尚小云
尚小云是“四大名旦”之一,京昆旦角表演艺术大师,代表剧目有《穆柯寨》、《双阳公主》、《摩登伽女》、《林四娘》、《昭君出塞》等,尚小云创立了“尚派”表演艺术,其唱腔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善于用音色的变化表达喜、怒、哀、乐,用“立腔”、“橄榄音”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
5、郝寿臣
郝寿臣是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杰出的京剧净行演员,代表剧目有《五人义》、《官渡之战》、《白帝城》、《天水关》、《取成都》、《捉放曹》、《连环套》、《牧虎关》等,“郝派”艺术是净行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他所创造和运用的“虎音膛”唱法是京剧净行重要的演唱方法,对京剧的艺术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艺术贡献。
6、杨小楼
杨小楼既是京剧杨派武生的创始人,又是文武兼通的通才艺术大师,创立了具有巨大影响力、辐射力和艺术价值的“杨派”武生表演艺术,杨派文武兼备、唱念舞并重的艺术风格,代表剧目有《恶虎村》、《金钱豹》、《八大锤》、《艳阳楼》、《闹天宫》、《长坂坡》、《挑华车》、《霸王别姬》、《空城计》等,他的表演英姿焕发,刚劲挺拔,技艺全面,文武兼通,在京剧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