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五行属什么?
《黄帝内经》的“五音”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基本音级是古人对乐音进行的客观划分,它们与今天的音名(包括简谱记法)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五声”则是“宫”、“商”、“角”、“徵”、“羽”以及变宫(变商、变角等)和变徵(变徵,变羽)六个音级的主音多次重复出现形成的音列,所以它是一个调式概念,不是基本音级,更不是“七声”的概念了。 所谓七声音阶就是七个音级构成的音列了——请注意我说的是音列而不是音级!这是由一个八度内的七个不重叠的音所组成的音列。在五声性的中国音乐中,通常用四个五度关系的音来构成五声四音列,其排列方式是:1235或5612这样的两声排列或一声一羽排列。当然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这里不再赘述了。 那么什么是“十二律”呢?这个名词可能有点陌生吧? 其实这就是将一个八度的每一个半音都均等地分成两份,这样就在每个八度内就产生了十二个半音,这十二个半音按照顺序分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等。
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音都可以作为主音构成一个音列。比如以太簇为宫构成太蔟宫,以蕤宾为羽构成蕤宾羽等等…… 这其中有一组特殊的情况: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这几个音属于同一组别,也就是他们的频率相差都是二分之一。我们称之为“六律六吕”或“三分损益律”。这组律管具有很高的物理性能,所以古代的音乐家们就用他们来构建自己的音乐体系。于是就有了以十二个律中的某个律为主音构成的五声六律或七声六律(这个六声的羽不用蕤宾而用“变羽”,也就是变宫)。 我们知道古代是没有七个全全不全以及全一半这种复杂音级的——因为根本没必要这么分音,而且也没法区分这些音。 所以,古代的“七声”其实是一种调式概念,并不是指七个不同的音。如果一定要按现在的标准,那么所谓的“七声”就只能指那些复杂音级组成了的特殊调式了。 因为我实在不太清楚题主说的“琴”具体是什么琴,所以我只能以古箫为例来进行说明。请原谅。 如果我是说的一支箫,那么这个“七”就不是指七个音的意思了,而是指七个声部的意思。一支箫可以吹出七个不同声部的旋律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音响里而不产生混响的现象。
关于这一点可以去听听雅尼的歌《夜莺》,这首歌就是用两支同样音高的独奏箫来同时演奏七个不同声部并录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