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五行属什么?

满修一满修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雍正」的「雍」字属于上下结构;上边是「禺」,下边是「受」。 「受」在甲骨文中像双手端着盛酒器皿的样子(下图),表示接受、承纳的意思。 这个「酉+又」就是「酒」字的初文或说本字,因此这个字在古代也写作「酎」「酎」等形。

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相似,但把双手变成了一双手臂(下图)。小篆和隶书把「受」写成「受」,楷书写成现在的模样,其中上半部分演变为「酉」和「口」两部分。

「臼」是一个象形字,像石臼的样子。《说文解字》认为它是一个会意字:“臼,舂米器也。从臼省,象形。”“省”是指简化,所谓“省体”。不过这种解释恐怕很难令人信服。 古人对很多象形字都做过所谓的“省写”“省画”,比如“目”、“自”等等,可没有一个是变成这样的。而且一个象形字根本不可能由另一个象形的字来会意。这是非常明显的误释。 金文的字形多写成下图的样子,中间部分是一截石杵,外面围一圈框。这圈东西究竟是石臼上的提手还是石臼的形状,现在已不易判明。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从石杵的形象发展来的毫无疑问。

小篆把金文字形中的石杵变成了「臼」,隶书进一步变成了竖钩(「月」)。楷书则把「臼」作为左偏旁,构成「叟」「叟」等字。

二、那么,「禺」是个什么呢? 《说文解字》认为此字「从大,从省。省亦声。」也就是说,「禺」是由两个构件组成的:「大」、「省」,而「省」又是一个声旁。所以许慎认为其读音为「于朱切」。 「禺」的字形复杂多样,有作下图这个样子的,也有上图那个样子,还有下面这个样子的…… 不过无论是哪一个形状的「禺」,上面的那一笔都是「亅」,并不是「乚」。

「亅」是横折弯勾,即一横折过来再勾过去。「乚」则是竖弯勾,即先竖后弯。这两个笔画明显不一样嘛!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为了书写方便,一些形似但又不太一样的符号可以被拿来互相替换使用。

但是「亅」换作「乚」就有点过分了,因为「亅」实在是太像「乙」了,如果不好好注意的话很容易把它们弄混。所以我认为上面这些「禺」字全都是被后人乱换笔画给改坏了的结果——它们原来的写法应该是上图的这个模样才对。

三、「雍」字本来应该是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字:最上方是个「禺」字,表示其意思可能与猴子有关,下面是个声旁的「殳」字,表示它的发音与「殳」类似。由于上面这一部分实在太复杂,后来人们干脆把它改成了一撇,就变成了如今这样。 至于这个字为什么会被用来当成皇帝的年号呢?我想原因可能是:皇帝喜欢猕猴;或者与「雍熙」的「雍」字相同,寓意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优质答主

《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其帝太皞”、仲春之月“厥土厥壤”;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神农之时……天下大和,民人众多”“黄帝之时天有五色云,其色赤者如帛”等等,都可以说明上古对红颜色的崇拜是存在的。 而黄颜色在周朝就已经被推崇了:天子以土德王,上至天子下至庶人之穿的衣服都是黄色的(《尚书·周书·大诰》)! 从以上来看的话,我们可以说五行中火的属性是黄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