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五行属什么?
古有“琴棋书画”四艺,今称“琴棋书画”四大雅事(也有称文人雅事),其中琴为古琴、棋为象棋和围棋、书为书法和毛笔字、画为国画和水彩画等西方绘画。可见在古代,在人们心中,琴的地位仅次于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雅器。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中国的传统乐器大多被赋予了五行属性,如二胡属木、琵琶属金、笛子属火、笙属水等等。那么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的古筝又属于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
一、认为筝乃无行之器 “无行”指的是没有五行属性之意。持此见解者一般将这个“无行”理解为“无情之器”的“无行”。所谓“多情之物,无情之声;无情之音,最宜入情。”“多”是指情感丰富、易于表达、能够引发人的情感共鸣,而“无情”则指其音调不受五行属性的制约,可以任意发挥。正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云:“自魏末至梁初,乐府犹传古代及陈、宋、齐三朝旧曲,士大夫虽才思俊伟,略作小词而不足闻,终出于渔阳双击,咸阳三弄之曲。故言乎声,则‘清商’兴;言乎文,则‘雅俗’起矣……今世之工于声者,皆能以宫吟宫,以商操商之类。若夫秦声则宫、商互用,而以羽成调,然则天地之大,声一类也。岂独筝邪!”在当时,无论是南方的陈宋齐三代的旧曲还是北方的李渔时期的新声,都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不管是哪种风格,都能让听者产生联想与共鸣。因此,王灼认为声音的好坏不在于五行的属性如何,而在于音调的优美与否以及乐曲能否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二、认为筝为土性之器 中国古代将五行中的土称为“中央”,居于四方之中,具有调和四方的作用。同时,古人还认为,土为万物之源,孕育了世间所有的生命体。
所以基于以上的两种看法,很多人认为筝之所以被称为土形之器,是因为它能像土一样包容万象且孕育着一切生灵。从构造上看,古筝是众多民族弹拨乐器中最复杂的一种,它拥有21根或25根弦,分为上下两个弦轴,左右两排共16个泛音点(俗称岳山),这些不同部件之间的协调配合造就了筝特殊的音色特点——浑厚悠扬又不失细腻,宽广的音域更使其具有可塑性强、表现力丰富的特点。 从艺术上讲,筝既能演奏传统曲目,又能创作新的音乐作品,还能进行多种风格的改编与创新,这就像土一样包容所有的事物但又不会迷失自己的特色。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有很多名家曾对古筝进行过研究和学习,这也使得古筝成为如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民乐之一。所以说,古筝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根源就在于它的土性!
三、认为筝为金属性之器 根据史料记载,筝是由秦汉时期的乐器秦筝发展而来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广泛普及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乐器形式。按照古代的五行学说,金属属性对应秋季,所以有人认为筝是秋天属性的乐器。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筝的记载,但那时的筝只有五十或六十根弦,比现在的筝少多了,所以在当时人们就把筝统称为瑟。
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势力不断增强,其他六国为了抵抗秦国的扩张纷纷联合起来,最后秦虽统一天下却也无力再消灭其他国家,于是只好将各国军队遣散回去务农。据《史记·封禅书》载:“始皇既立,亦上泰山、封禅,中岳、嵩高及会稽。”秦始皇在位时曾先后到泰山、嵩山和会稽祭祀。由于以上三位都是属于西部的土地,加上当时的秦国都城雍就在西部高原地区,所以这个季节应该是属金的。由此看来,虽然今天的筝已经不再是秦筝的原型,但它依然继承了祖先的某些特性——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