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禾部》中关于“稻”的原始解释为,“嘉穀也”,说明古时候将稻与黍、稷、麦、菽并称为五谷;《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其中提到“孔子读易,至“西伯昌”,又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表明春秋时代(公元前5世纪)的《周易》已经将水稻列为五米之一[1]。 由此可知,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将水稻纳入粮食作物的范畴了。 但是,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述之中,却鲜有以“稻”来称呼水稻的用例,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社会普遍认为稻就是“五米”之一的原因吧!到了汉朝以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是汉初的贾谊在《新语》中提到过“稻”,虽然他在这里还是沿用了稻作为粟之别名的方式来看待稻,但是毕竟这是正史中的第一次出现这种以稻称米的例子。其次,在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对稻作了介绍和描述。书中提到,稻有单、双两种形态,其苗的叶有赤白二色之分,茎干青白色,其穗像剑一样尖,果实如米似珠一般晶莹剔透且色泽明亮。书中还指出:“凡谷皆养人……稻,味甘,主消食止烦止渴,令能食”[2]。可见,此时的稻已经被作为粮食作物单独看待了。
到了东晋年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中写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落英缤纷, 遂迷,不知东西。问所从来, 具答之。乃大惊, 问所从出。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其中的“林”即为树林的意思,而在当时的南方地区种植水稻的地方通常会被称作“稻田”或“林田”。在东晋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以“稻”指代现在的杂交水稻品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