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五行中属什么?
“一”这个字符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之中,其形状是一个短横画,表示一个点。这一点和现代数字1的符号基本一致。 (图1) “二”这个字符是两竖,表示两个点。这一点也接近于今天的数字2的符号。 “三”这个字从上下两横变成左右两横而变为现在的3. (图4) 到了西周后期出现了大篆,大篆中一与二的形体变化不大,但是三的写法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成了上面一横较长下面一横较短的一个三角形。 (图5) 秦小篆将上面的两点拉长使“一“变成一条直线,将下方的三角变成为一横,于是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数字一的形状! 二、关于五行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现在河南、山西一带。 殷商时期人们认为自然界分为五个方面,即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和中央,这五个方位有五种属性: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中为土;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太阳活动,二是月亮盈亏。太阳的活动周期大约为一年,月亮的运动周期大约是二十九天,两者结合就是十二月,再加上中间的土,这样阴阳五行就出来了。后来人们又用五行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比如用木代表春季、东方、青色、树木等一切生长的事物,用水代表冬季、北方、黑紫色、江河湖海。
根据《韩非子·外储说》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于是神农氏始教民耕稼树艺,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说明神农时代还没有文字,人们记录事物只能靠刻划符号或者结绳记事的方法来解决。 根据考古研究,最早出现的是陶符,这些陶符大多是用刻画的方式制作而成,有的是单个使用有的则是多个相连在一起使用,这种形态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早期。 新石器晚期河姆渡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发现了很多类似汉字的符号,比如河姆渡文化中就发现了类似于一、二、三这样的数字符号,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则发现了一些类似汉字“王”“玉”的字符。 如果我们把时间放到夏朝之前,那时候我们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还十分低下,文字也是用契刻法绘制出来的图画,因此很容易受到当时所接触外来文明的影响。比如半坡遗址出土的陶钵口沿上刻有三个字符,经过专家鉴定这三个字符是古埃及的圣书体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