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五行属什么?
“示”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巫师在祭坛上施法的样子;金文加“又",像以手施法的形象;小篆改为从“一、三”会意。本义为神主牌位 《说文解字》释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三,三亦承阳起见也。凡示之属皆从示。”段玉裁注引古音说解释道 “示”的本义就是“神主牌位”,其来源则是古代的祭祀。在古代的祭祀活动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焚帛于天,即把写着祷告内容的长条帛帛焚烧后呈给上天,表示对天神的虔诚。这个“燃帛于天”的动作被画在了祭祀用的牌位上,于是“示”也就有了本义。
在甲骨文中就有这种“焚帛于天”的形象了: 这个图看起来可能有点费劲,但是其实这个造型还是很容易理解的,中间是一个祭祀台,左右是两个拿着斧钺的人,上面还有两条火光。这就相当于古代祭祀的场景了,两个斧钺在这里是用来驱除邪魔的,至于中间的熊熊火焰……当然是为了把祷语传达给天神啦~ 从这个字形中也可以看出“示”的古体写法与现在区别很大,不过其中的“又”倒是很显然,因为这就是手持斧钺的形象啊! 这个形体的下半部分则演变成了后来金文的“又”,而上面那个“山”则是在祭祀台上点火的动作(这真是非常形象的刻画)。到了小篆时期,为了把“示”写得更加整齐美观些,便把“又”放到了横线之下,并逐渐演变为隶书和楷书。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示”字的演变过程了: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例子中,无论是甲骨文中的“示”还是小篆的“示”,都有一个奇怪的符号“三”。这个“三”并不是指3这个数字,而是上古的一种记号体系,称为“卦象”或“爻象”,每个爻象代表一个具体数字,分别是“―”(一)、“─”(-)、“丨"(|)"。比如我们看下面的图形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这些符号的意思: 这是比较通俗的解释,如果看不懂也没关系,总之就记住它们不是数就行^_^
顺便再介绍一下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来源于《周易》,分为上下两篇,每十八卦为一卦组。每一卦都由六爻构成,所以共有六十四个爻象,也就是所谓的六十四卦。每一个爻都可以分成两种状态来象征阴阳两种能量的运动变化趋势,因此又可以组合出81组不同的卦,而这八十一种变动情况分别对应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活动方式,被人们用来推测事物的变化规律,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占卜原理。 在现在的占卜活动中常用的卜法是蓍草算,就是用蓍草来随机分配定出六个爻象,然后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到最后的答案。不过由于这种方法太过复杂而且容易出错,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这种方法了(除非你是专业学占卜的^_^)。而现在大家最常使用的占卜方法是硬币法,就是在纸上写下你要问的问题然后用正反面的结果来推测答案。这个方法虽然简便快捷,但准确率并不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都只是作为参考而已,不要过分依赖占卜的结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