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释曰:堂宇也.从广廷声. 许慎认为“庭”由“广、廷”组成,因此“庭”的部首为“广”部(即今天所说的“广字框”),“庭”的本义是房前的空场地;又引申为院子,再引申为国都或都城。由此可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将五行中土的成分加在了这个字里了;而“庭”的读音中又有了“天”的声音,所以又有天的意思在里面。
“庭”字的字形演变与组词解释: 在古代,人们把屋前空地称为“庭”,后多指厅堂、庭院等。在汉字系统里,凡是用部首“广”的字大都跟房屋有关或是在房屋内使用的器物。比如“厅”是指房间宽敞明亮的房子,如客厅、厅堂,而“庭”则是正厅的意思;“庭”还有“朝廷”、“边境”之意。还特指君王的诏令。可见古人造字之严谨,不但表达了其本意而且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态和文化特点。 “庭”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国都或都城的意思时读作tíng(提庚切),现在则写作“廷”。这是因为古代的“廷”和现代的“廷”是两个字。而且“廷”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所在之处一般是不表示都城意义的。但是自汉朝之后便逐渐混用。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这种混乱状况的产生。
扩展资料
1、庭的详细字义如下: [tíng] [庭] (形声。从广,廷声。本义:朝庭,朝廷) 同本义 [court;courtyard or hall of an imperial palace] 庭,门庭也。——《说文》 入于太庙,登庭阶。——《礼记·祭统》 王即位为诸侯,不敢庭堂见,而见于郊。——《公羊传》 尔何闻君子之道,不入乎庭,不听乎耳,而不出乎身?——《荀子·大略》 又如:庭闱(指母亲);庭燎(大烛盘上覆以罩子的火灯,常用来照庭除);庭除(庭院);庭闱(家庭。亦指父母) 厅堂,正房前面开阔部分及周围的院落 [hall] 舍有庭庑者。——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 小生家寒士,止有一所,乃三进三间庭庑。——《二刻拍案惊奇》 又如:庭户(庭院门户);庭院(院落的通称);庭堂(厅堂);庭宇(厅堂) 国都,京城;首都 [capital city]。如:庭师(帝王的老师);唐初称东都洛阳为“北庭”;宋以后称首都为“京师”,简称“京”;金元以后称京师为“上都”,称北京为“中都”、“大都”、“中都路大兴府”(即今北京市)。后来“上都”“下都”分别指元朝统治中心“上都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和“大都”,明、清两代则以应天府(治所在南京)为大都 北京);“上都”又称开平府;唐玄宗开元年间称长安城为“西都”,称东都洛阳为“北新东京”)。另引申指君主所居的地方。如:庭除(殿堂前面的地面);庭闱(帝王所居,喻天子之位) 大臣朝见国君时也须到朝廷去。因用作朝见之意。如:庭问(法庭审问;朝廷问罪);庭诘(审讯) 泛指处所、地方 [place] 行过庭闱。——《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不有遗德,民何以言?有亡必受之,何畏弗承?且吾行已固,焉而知人之所行?若夫存亡继绝,国之大功,朝聘世祀之数,不敢废也。此则吾之所愿,岂可以行之有无而言哉!——《左传·昭公十三年》 至于燕则太师赠之以琴,奏九韶之舞,送之曰:“永以为好兮。”——《吕氏春秋·孟冬纪》 又如:庭燎(大烛);庭燎(古代在大庭众会所陈设的火炬);庭轩(庭院里的屋檐);庭栏(庭院中的栏杆) 姓 2、庭的解释如下: [ tíng ] 〔~州〕旧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 dǐng ] 高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