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从文字结构看,孙子是形声字,孙为形旁,子为声旁; 从历史演变来看,孙字的甲骨文、金文中没有发现,在篆书中才出现,而且字形与后来的草书相近似,即左边一个走之旁(表示行走)右边一个儿字下面一横改成三撇,隶书、楷书中三撇简化成两撇,现代汉字中已无走之旁的写法,只剩下一半,这就是现在的孙子的偏旁部首。 在《说文解字》中,孙的解释如下: 孙者,象形。童幼也。从子,象人着小衣者也。会意。凡孙之属皆从孙。孙,籀文孙省声。
孙字的最初含义是一个小孩的意思,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对子女的称呼,进而引申出了子孙后代的含义,最后才有了孙子这个名词词组。 我认为,由于孙子的原义就是一个小孩子,所以他的五行的确应该是水。当然有人可能会反驳我,因为古代的文字有很多是不表意的,比如“王”在甲骨文中像玉的形状,但到了现代却变成了代表帝王的“王”字。因此不能用孙字的结构去解释孙子的五行。我的观点是虽然古代的很多文字不表意,但是大多数还是有意义的,而且这种意义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否则,古人造字的目的是什么呢?而且孙子作为一个姓氏,其起源也是跟它对应的五行相吻合的,那就是水。
以水为姓的一个分支,出自姬姓,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建立了卫国,到公元前209年灭亡,子孙遂以国为姓.还有一部分是出自姜姓,周朝初年时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子牙的后代有被封于孙邑(河南滑县东南)的,他们的子孙就以封邑名为姓.这一支属于以邑名称为氏。 再有就是以国为氏。春秋时期吴国有一个大夫,叫寿梦,他有个孙子叫季札,因随父奔吴,封于延陵,故又称延陵季子,吴王寿梦第四子,著名的思想家。吴王阖闾被刺身亡后,从国事中退出来,隐居延陵。后人以国为氏,称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