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五行属什么的?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等古学中。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中国古人概括精微宇宙为金、木、水、火、土五类基本元素所组成的世界,《管子·五行》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之为言也,冻冽滑泽而利万物。火之为言也,炎上而明照百物。木之行也,曲直而材万民。金之属也,从革而施百工。土之为言也,壅塞可载营百物。”这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五行的定义。 在古代星象学的观念中,把天空划分为五个区域,称为五行;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符号分别对应东方、南方、中央、西方与北方五大方位(实际上是对应四季),并以五色加以标识,这就是五行学说中的内容之一——天有五行,地有五味。 五味是指食物在人体内所能产生的不同味觉,包括辛、酸、苦、咸、甘,又称五味。五行则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克制化关系。由于五脏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五脏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同样体现在五行之间的关系上。由此,便产生了用五行理论来解释人体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的一系列推演。 如:木克土,为肝克脾,即肝气太盛能损害脾胃正常消化功能之意;火克金,为心火克肺金,表示心火盛能够抑制肺气;土生金,即脾气旺可以滋养肺脏之气等等。这些五行理论都来源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看法,但其中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和科学的内容。
根据现代科学的认识来看,“五行”概念的形成可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中国人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发现自然界存在五种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它们具有一些共性,比如都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元素,而且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将此五种原始要素进行进一步归纳总结、抽象演绎才最终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