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忠是什么?
关于「忠诚」,我曾在《忠臣与佞臣》一文中有过阐述。 所谓「忠臣」与「佞臣」的区别在于「动机论」和「效果论」的差异—— 「奸臣论」的出发点在于「事不成则身死」,所以一旦「事成」就会成为「罪人」;而「忠臣」们则是以「事不成身不义」为出发点的(或者至少他们这么认为)。 所以无论是「成事」还是「败事」对于「忠臣」来说都只是实现「正义」的手段而已 ——当然在事实上「忠臣」们的「正义观」往往都是和当权者以及民众所认可的「正义观」一致的。因此从结果来看,「忠臣」们在「事未成」的情况下也往往会被视为「忠臣」,而在「事成」之后又会获得民众的赞扬、皇帝的认可乃至身后「美名」。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忠臣」往往是受到推崇的,因为中国的传统便是将「忠于君主」视作「忠君爱国」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既符合儒家「君父兼有之」的理论,又满足了统治者「天下归心」的需要。 而「佞臣」之所以被人们鄙视就在于他们的目的不是「匡国济世」而是通过取悦君主来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但问题是无论一个政权的体制如何,都需要「忠臣」「干吏」「能臣」和「佞臣」「酷吏」「庸臣」的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的有效运转,如果完全抛弃了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会给政权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秦朝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说无论「忠臣」也好,「佞臣」也罢,他们都只是满足权力需要的一种手段,是权力的工具。
至于什么「德与才」之说完全是统治者们用以区分人才优劣,从而将不同的人才纳入不同阶层所使用的标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