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字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解释为,“五行为金”。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个“金”的概念呢?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宇宙生成论和宇宙观,它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构成的,而这五种元素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比如金生水(金融化后变成液体就是水),水生木(草木都是水生植物)等等。
这套学说最早见於战国时代的典籍,到秦汉时期基本定型了(虽然后来有人不断加入新内容)。 既然如此,我们只要查一查「行」的属性就一目了然啦! 其实这里有个小套路——先查查要查询的字是什么结构,是单一结构还是左右结构等。 如果字是上下结构的,一般上边的部首或偏旁表示该字的义类属性,下边的就是构形部件或表声部件了。
比如说「日」(太阳)、「月」(月亮)这种是象形字,所以它们代表的是整个字的义类。 而「明」「晴」这类的则是会意字,由两个或者多个部分组成表示一个新意思的字。 上边这个“行”字就是个「干」字加一横构成,也就是说它的义类跟「干」有关,而构形部件就是那一横。 所以在这里,「行」就属于「干」部的单个部件,因此它的本义应该是个动词,相当于《康熙字典》里的解释——“走也”,比如:行走、行动。 但是因为汉字是一种表音文字,很多单音字又有很多不同的含义,所以这些单个的会意字往往又能衍生出别的意义来。
如果这个字作为部首的话,就会形成「亍」(chu,同亍) ——读chuo的时候表示走路的样子: 念dong的时候就成了个词,叫做“行之步”,也就是“步行”的意思: 这样就很明显看出来了,原来「亍」在「行」里就是个部件啊~但是在这里它就变成了一个独体字,成了另一个新的多音字(我猜是为了区别读音吧)…… 再来看「亍」这个字。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亍”字(不过有的输入法里它俩没有区分开来),但是不知道的是,这个“亍”最初其实是表示走的动作的。
所以看这个字的古文写法可以看出来,左边的「之」是「往」的意思(你看甲骨文里面像不像一个人跑过去的样子~),右边的「川」表示流水,合起来就是水流向远方/奔走之意,所以「亍」本来是一个动词。 这样一来就很明白了,「亍」既是个独立的会意字,也是「行」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它在「行」里边也是个动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