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行怎么解释?
汉字的结构与属性 在中国,“字”和“词”是分开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这个语素的语音形式就是它的字形(当然还有别的意义);一个“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它们的语音形式就是它们的“词形”了。汉语的词主要是联合词组(复合词)形式。 汉字属于象形文字系统。所谓象形文字,就是用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主要特征描绘出来——这就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单位“偏旁”(部件)的特征。比如说“日”“月”“人”“口”……等等,基本上是把所表示事物的形态描绘出来的。当然,由于受到笔画、书写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基本特征会有些变化——“日”变成了“曰”啊什么的……但是其核心部分还是保持了原始的象形的特征的。
另外一部分汉字则是由上面所说的那些具有单纯意义的偏旁,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合体字(或者说偏旁合体字),比如常见的“林”“李”“笑”等字都是这样构成的。还有一些汉字不遵循上面的规则,而有自己的独特的构字模式,这些汉字被称为“会意字”或者“形声字”,如“明”“冰”“泉”等。在现代汉语中,会意字约占30%多,形声字则占了绝大部分——92.87%以上。 而像英文那样,每个单词都使用一个音节来表示的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奇怪的。所以,要了解汉字的结构,首先要对汉语的词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汉语的双音节化过程从汉代就开始了,至今已经基本完成。因此我们现在的词汇基本上是双音节的——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是单音节的,它们往往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而这些词语往往又保留了古书的用字,比如人们常说到的“正午”“晌午”“甲子”“天干”“地支”,这些都是古代的用字方式(虽然其中的某些字现在已经被改动了);再比如成语中的“三言两语”“一诺千金”“三思而行”“一言九鼎”——这几个字都是古书中的用字方式,而非现代汉语的标准写法(虽然现代人也在这么写)。而且,即使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语,也有不少是古代一直沿用下来而没有改变的。例如“文章”“书籍”“妻子”,就完全是古人的表达方式。
除了少数几个已经演化为多音节的外来词外,所有的现代汉语里的实词基本上都是两个字组成的一个词。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这个事实看作是我们研究汉字结构的出发点之一——既然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语素,那么我们就必须弄清楚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同时我们还要弄清每一个汉字的特点如何,这样才能分析出哪些汉字倾向于做偏旁的,哪些汉字倾向于做整体的,从而进一步搞清楚不同的汉字是如何组合成复杂的汉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