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五行属什么?
鲸,水也。象形。上尖下宽而平,如水滴。此字初书作“鯨”,或省作“黿”。後人以为魚字之上部似魚,下部非魚,故易舊文為“鯨”,且云“字從魚,今本誤。” 《說文》中的「鯨」字,上部的「魚」字旁有「月」,意思是「鲸鱼」的卵;下部的「井」表示水流,合起來就是「鯨」字,指鯨魚。
《玉篇·魚部》:“鯨,魚名。腹下有臍,其大如拳,生海上,能大能吃。” 《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諸沃之野……獸多犀、兕(sì),虎、熊、罴(pí),鳥多鳳皇、鵷雛(yuān chú)。魚多鯨。” 漢代張衡著《東京賦》:“鯨鱗蝦虿(chài),水族之屬。” 晉代郭璞注《海經·內經》:“鯨魚,出東海,長三丈餘,色白,頭如獅子,聲吼如雷。” 唐代韓愈《祭鳄鱼文》:“惟若魚者,始以嘴齟齒,譫語狂言。”
宋朝蘇軾《惠崇春江晚景》:“漁兒戲問鷗,何處覓孤鴻。風吹沙落岸,日沒海水紅。魚躍新春水,鶯啼過雨叢。廣寒天上物,幽險怪難窮。”
明朝楊謙《大學古樂全書序》:“海裡之物,有龍則神異矣,有鯨則奇偉矣。” 清代曹寅《題元遺山畫馬》詩:“老馬久廢馳,瘦鬃捲霜雪。潛魚驚不鳴,海鯨笑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