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怎么对五个方位?
五行的旺相休囚是从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出来的,每一个节气为十五天。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一年内的位置变化确定的,其划分方法是: 将冬至和夏至分别设为起点和终点,每一点之间分别为春分、秋分、小寒和大寒四个节点; 在每个节点的15天时间内,阳气的生长过程分成六个阶段,每阶段7.5天,分别用阴子、阳子、太阴、阳明、少阳、太阴来表示,这六子的顺序是按照农历每月初一开始推算的,如正月为一阳复始,为阳子,二月为少阳,如此推类至每节气内最后五天为末五子。 这样,整个一年的节气就分成了24个时段,每一个时段的五行属性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所对应的阴阳属性是一致的。
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每一时间点所对应的方位是不同的,所以又用十二地支表示每一天所在的方位,其中子午卯酉四支表示正中的方向,辰戌丑未四支表东北、东南、西南和西北的四隅角,寅申巳亥四支则表示东北、西北和东边三个方向的正中。
根据阴阳五行的理论,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每小时分为早中晚三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这样就形成了八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他的天干地支,而每个地支都对应着一定的方位。 八个字中表示时间的字是“年、月、日、时”,表示方位的字是“东、西、南、北、中”,二者结合就形成了“年月日时”与“东西南北中”这样的时空概念,这就是传统的中医“天人相应”的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