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字的五行属什么?
径的繁体字是徑,字形由“小”和“徑”组成,从文字学的角度讲,简别字“径”(简化字“迳”)的字形是由“辵”(chuò) 和“巠”(dí) 合并而成。 “辵”和“巠”都是古文字中常见的字。“辵”在现代汉字中一般作“辶”用;而“巠”在现代汉字中一般写作“经”。
《说文》中有“迳”字但无解释,认为其读音如同“景”。徐铉校定的《说文》本义释为“行道也”,并引用《汉书·叙传》中的“驰骛於直徑”作为用例。可见“迳”的古义指道路、径直的意思。
关于“彳亍”一词,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999年修订版)注403 引自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彳亍’,疑读如‘陟步’之‘陟’。《周礼·考工记·辀人》:‘輈人掌辕车之制……辀长六尺有六寸。’孙诒让《周礼正义》曰:‘《大戴礼·曾子问》:“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注云:“行,道也。”即此‘陟’字。《春秋·桓公九年》:‘公会齐侯盟於柯。’《公羊传》曰:‘会桓公。’又曰:‘盟於柯。’注云:‘盟,杀牲歃血。’可知‘陟’之为‘盟’。《尔雅·释言》云:‘步,趋也。’‘彳亍’之义,盖谓慢步行走。’”据此,“彳亍”一词当指慢慢地走。
关于“径”字的本义,郭沫若先生的《甲骨文字研究·释径》一文认为其本义当与空间和时间有关,具体指“两股电流间的一条直线”或“一个瞬间里两端之间的一部分”(见《甲骨文字研究》1979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这种观点被后来的学者广泛引用,并进一步具体化为“径”是指通过两个时间点中间的一段,或者通过两条线中间的部分等含义。
有的学者还指出了“径”的其他一些含义,如“径”可以表示直径、曲度等意义。 总之,“径”是一个上古音属阳部的字,中古后转向去声,今音属于去声。从造字法上看这是一个形声字,从“小”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