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五行中属于火吗?

弘远玉弘远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国”字的字义演变 “国”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 ,像一口钟悬挂在木架上之形。《说文解字》:“国,邦也。从囗(wéi)从戈。”即国家、邦国的意思。本义就是统治者居住的城邑。《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有“叔兮伯兮,褎(yòu)然如盖。叔兮伯兮,驾我乘马。”毛传:“褎,容焉。”“褎”是“舞衣”的意思,这里指盛装的人。这个人把跳舞的人打扮得光鲜亮丽,把他举到马车上,让他站在自己的旁边。“褎”的本义即是“衣服”;再引申有“覆盖”之意。

由“覆盖”又引申有“保护”之意。《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主持丧事。”孔颖达疏:“君既临其丧,当须保护殡葬,使无他变。”后来“保护”的“护”字出现并通用后,“国”的此义遂消失不见。 周代的“国”字 到了周代,“国”的字形稍有变化。《周礼·考工记·匠人》有文字记载:“匠人建国:国中九轨,道路若径,国中九轨,环涂,国中九轨,旋涂。”意思是说:建造都城,城中大道要铺上九轨的道路,还要用围墙或土堤来护卫。可见,“国”的本义除了居住之所外,还有保护的意思。

秦代的“国”字 秦统一天下以后,推行书同文政策,统一的文字小篆“国”字这样书写: 从小篆字形来看,“国”的字形与“或”字字形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所以后人有人据“或”字的含义来诠释“国”字的含义:“‘国’者,邦也。从囗(wé)从戈。戈所以为戒,谓军戎之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就是邦国。形状就像用斧头砍去多余的枝杈(引申为制裁的意思)的树——也就是砍掉多余部分而使其变得方方正正的树。这显然是不符合“国”的古文字发展情况的。

汉代的“国”字 汉承秦制,汉代人写的“国”字和小篆差不多。到了东汉,出现了隶书“国”字: 由隶变而来的是楷书“国”字: 小篆繁复的结构被简化了,“国”字变成了上下结构。

酆韦可酆韦可优质答主

如果按传统理论来看的话,国字的偏旁是“玉”部。 那为什么国在五行属土呢?因为《汉书》中说:“美玉谓之璧,礼之用也;瑞玉谓之璋,政之发也。” 也就是说古文字学家和儒家认为圭(國)的部首是玉,而代表一种美德的璋也是从玉演变过来的(现在读音xiàng)。 从字理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國字中的偏旁应该不是玉。因为在古代,君王祭祀上天、祖先,都要用玉做祭品,因此古人以玉来做神灵的象征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