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字五行属什么属性?
这个“属”字有点意思 首先,古文字的“属”字写作“”形如象鼻,上面部分是象头的轮廓,下面部分是象的身体。金文与甲骨文的字形都是如此。小篆后作“屬”,但上面的象头之形仍然保持了下来。 汉代的隶书省去了上面的象头和下面的象身(因为这两个形状很难写),成了如今简化的汉字“属”。
不过,在“属”字演变的过程中,上面的象头变成了“又”,而“又”在古代与“属”是一个字,“属”“又”相通。这就是《说文》中所说的“属或作又”。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既然“属”字的本义就是象,那么它的“五行”应该是木、火的属性了。然而古代的“属”却是以“土”为属性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古人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纳入到五行的系统之中,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五行之中,并且每样东西都有属于自己的“行”。比如,人在五行之中属于“人”,动物属于“兽”,植物属于“木”,水属于“水”等等。 那什么是“行”呢?古代哲学有一种说法叫“五行相生相克”,“生”就是“行生我”、“克”就是“我克之”。
比如说“火生土”——火行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土行的能量;“土生金”——土行的能量可以生成金行的能量……这样,五行就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推理:象属于动物,动物属于土,所以土属象。 这种把万事万物全都纳入五行体系的观念源自于古代阴阳家的学说,这种学术思想影响了汉代人的文化认知,所以在汉代人们广泛地把五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并为此编撰了许多五行方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