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死”字,繁体字为“死” 。从字体结构来看,“死”“歹(读音dǎi)”有关联。《说文》:“歹,傷也。”《玉篇》:“歹,害也。”可见这个字和死亡、凶恶等有密切关系。从造字方法来看,“死”是象形字。
金文中“死”字作“屮(chè) ”,像一个人突然倒下之意;小篆中“死”字作“屮”,隶变后楷书写作“死”。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死”,是从甲骨文字形演变而来。 从使用频率来看,古人将“死”字排在了十部常用字之首。可见该字使用之频繁。 现在使用的简体汉字将“死”字作为了部首之一。
从字形演化来看,“死”字演变的顺序是这样的: “死”——“尸”——“止”——“尸”——“死”。 可见“屍”字是“死”的异构字,并且和“死”字同音。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可以互相代替。在古代,这两个字表示的意思也有相同之处。《汉书·王嘉传》注:“死者卧也。”颜师古注引如淳语:“伤曰屍。” “屍”和“死”都表死亡义时,“屍”字用的更广泛些。宋吴自牧《梦梁录·孝子》中有:“﹝沈孝子﹞见父屍在地。”这里就用了“屍”字。另外,古代还常把“屍”字放在“死”字后面组合同义词群用以加强表达效果。比如《战国策·楚策四》中的“出豕走犬,失豭豕”(意即“死”)和《庄子·天下》中的“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不逆寡,而暴慢诸孤,绝亡其宗”(意即“残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