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五行属性什么意思?
先秦时期,人们将天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其中,东被称为“青龙”所居;西被称为“白虎”所居;北被称为“玄武”所居(玄武即乌龟);而南方则被称之为“朱雀”所居。《淮南子·地形》高诱注云:“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祝融,执衡而治夏;西方,金也;其帝少嗥,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到了汉代,这种传统又被继承了下来。刘安等人著的《淮南子》中继续沿用了这种称呼法。另外,在汉朝人编写的地理书《山海经》中,东、西、南、北四极也分别对应着四种动物--所谓“东皇公”“西王母”“南丹穴君”“北元贞夫人”。
不过,与先秦时期相比,汉代学者在对天地四方进行划分时多了一个中间地带——“中央”。这样,整个天地就被划分为五个区域了——而这正符合古代学者对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划分方法:
东汉的大学者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对这种说法进行了回应,他说:“天地中央,岂有天子处五方之外乎!土为天下正中,而五方之帝各居一方。土外更无他物,天兼覆,地兼载,气冲和,故阴阳调和,不寒不暑。”也就是说,土是位于中央的,而五行中的其他四个元素则是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角落里的。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将问题简单化了而已,其实古人对于五行的划分有着更为精致的理论。在五行中,每个元素又具有阴阳性质,因而可分为阳土、阴土、阳金、阴金、阳水、阴水、阳火、阴火。而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里,每个方向又可以划分出三个地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世纪共有24个地点可供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