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属于五行什么意思?
这个“五行”,其实是个“五行的现代翻译错误”。 先秦典籍中,有“阴阳”、“五音”、“六律”等说,这些说法到了汉代普遍被赋予了五行的意义。比如《汉书·礼乐志》中说:“阳生于子,阴生于午……阴阳各乘其位而作。”其中的“五音”“六律”就都是五行的意思了;又如《白虎通义·五行》:“五行者,何谓也?东方木也,万物始盛,阳气用事,其数八,其色青……中央土也,万物确定,阴阳和平,其数五,其色黄……”这种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全部归属到五行系统中的做法,是典型的汉代特色(王充在《论衡·物势》中也说到“五方五色莫大于五季”),一直影响到今天。
但是,这里说的“五行”其实是两样东西—— ①阴阳(或阴阳消长),②五行。 前者是物质性的,后者是符号化的系统概念。两者互相影响,但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后来人们经常提到的“五行”,往往就是指这两个东西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补充:《汉书·律历志》中有段话说“木、火、土、金、水,天之五行也,分而生阴阳,列而行四时。”这里的“五行”已经被赋了阴阳的含义)
“生”是什么?“生”就是创造、生长和生发的意思。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生”的过程。所以,“五行”其实就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五种现象—— 这五个现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生不息的。它们分别是:
①天(太阳),②地(月亮),③雷(电闪),④风(空气流动),⑤雨(降水)。 “行”是什么呢?“行”就是运行、行为的意思。这五个现象都有自己特定的运行轨道和行为方式。
“五行的行”其实就等于现在所说的“运动”。那么整个“五行”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天地间的五种运动现象。 这是最原始的“五行”含义。这种“五行”没有阴阳的观念,但已经有了阴阳的区别——因为五种现象中是阴阳各二,彼此对立又互为生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