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卦来源哪里?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所谓的五行,是古人对于世界本原的一种假设,认为世界由五种要素构成,这五个要素便是水、火、木、金、土。
“干支”,古代用来纪日或者纪年。因为一年总共365.24天,所以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记日子,恰好一年一天都不多也不少。而每月则用“月建”表示,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九月为戌月等等这样。 “甲子”,即第一个甲子日,第二个甲子日以此类推。以干支纪日的规律是,某日到第若干天干为止,到下一个地支的时候重新计算。如此周而复始,永无休止。这种记录方法一直用到今天,我们看老书上面的日期都是用干支纪日的方法记录的。 五行配五行:金水木火土 五行配十二月: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行配十天干:甲丙戊庚壬 乙丁己辛癸 五行配十二地支: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八卦配五行: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中国古老的智慧理论阴阳五行的源头就是八卦。八卦的发明者是伏羲。传说伏羲氏教民熟食、制衣、造屋、造船;又造书契以代结绳之制,制琴以调和人心,教民以猎。还"监于河而作八卦",即通过观察天然的象数之学而画八卦。
八卦是古代探索宇宙人生而总结出来的道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祖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八卦为八种图形的总称,相传中国古代统治者观察天象时,根据天象的运动变化,把天象归纳为八个简单而明了的特定符号,叫卦象。每个卦象有三个基本单位,叫爻。用阳爻表示刚健,用阴爻表示柔顺,三爻的排列形式有八种,代表八种自然物象,即"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卦象用以推测万事万物的起源,各种复杂现象的演变等。
在八卦符号中,用"-"代表阳,用"--"代表阴,三爻之辞代表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如代表天的卦象是三画阳爻。三爻相重,有8种情况,分别为8种卦象。8种卦象相错可以演变成64重卦,代表各种社会现象的变化。
八卦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黄河之滨,龙马负图,伏羲氏观龙马之图,画出了八中卦象,这就是八卦,这八个卦是:
乾卦是天的卦象,象征着天,也象征着马﹔
坤卦是地的卦象,象征着地,也象征着牛﹔
震卦是雷的卦象,象征着雷,也象征着龙﹔
巽卦是风的卦象,象征着风,也象征着鸡﹔
坎卦是水的卦象,象征着水,也象征着猪﹔
离卦是火的卦象,象征着火,也象征着雉﹔
艮卦是山的卦象,象征着山,也象征着狗﹔
兑卦是泽的卦象,象征着泽,也象征着羊.
传说,伏羲氏根据八卦之象,制造了网﹐教人类捕兽耕田﹔做琴瑟,做历法等等,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很大益处.伏羲氏之后,又出了个尧,也是一位有道明君,他命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羲和与常羲,观测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又作《咸池》之乐,并且制造了各种乐器,命夔神掌管.
后来,有个叫舜的人,他是尧的女婿,尧把自己帝位禅让给他,又命他子商高学习天文﹑历算,命重黎继续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并且还命他掌管各种宗教活动.舜之后,又出了个夏禹,他治理了多年的水患,在涂山会盟,又到嵩山会诸侯,铸九鼎﹔在会诸侯时,用乐神夔的乐去祭山神,四方的蛮夷部落,都来归顺,诸侯也来朝拜,天下一片大治.这期间,又命伯益,做山泽官﹐伯益效法伏羲氏八卦,为兽做图谱﹔又命皋陶作刑,作礼,使各种法规制度日益完备﹔又命朱襄氏制乐瑟五弦,歌九招,百兽率舞.
再后来,有个商汤王,他讨伐了夏桀,取得天下后,命尹阴效法璇玑玉衡的运行,制作准绳量器,用来测定日月星辰的位置﹐使人们知道四时的更迭,和种植收获的时节.商汤王之后,出现了一位有大德的周文王,他受父,兄之罪,被拘留商朝监狱里,当时商朝是一个即将灭亡的朝代,因此文王周昌,在监狱里对当时的政治,和其它方面,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对伏羲八卦之象进行了推演,变成了六十四卦,并加进了卦辞﹑爻辞等说明文字,后来孔子在周文王的六十四卦基础上,又作了《易经》的十翼.(此传说记载于《吕氏春秋》)
据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