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行中什么生金?
这个,其实是很简单的。 五行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就是说,木是火的根本,没有木就不能燃烧;而火生于木,没有了火,木就无法充分分解,也就无法形成另外的金属。因此说“木生火”。 而“火生土”则比较有意思了。很多人不理解这里的“土生土”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所说的“土”并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理解的土地的意思。它是一个象形文字。
这个“土”字中的“土”是“上中下”结构,而不是现在我们使用的“上下结构”。这个字最早的意思是表示大地的意思,而且这个大地是垂直于地面的。后来才引申为表示土地,即平面状的地面。(详见《古代汉语》王力编著) 说火生土,就是说火光和温度使大地上空的气氛具有了流动性,从而形成了云,并且随着气流的运动,雨(水和土)降落到地面。所以说火生土。
而金生水,意思也很好解释,就是冶炼的过程,所谓的“水火既济”,其实就是把木燃烧后的余热溶解金属的过程。所以有“金生水”的说法。 水木相生很简单了,相当于现实生活种“母生子”的原理一样。
土克水,很好解释,因为有了土,水就不会四处流淌。
而最后那个金克木就有点特别了,为什么是金克木呢?我们都知道,金属的韧性是很强的,而木材具有弹性。如果发生金克木的话,那么应该是金属挤压木材,使它变形,而不是金属折弯木材吧。事实上也是这样的,金克木指的是切割,也就是金属工具切割木头,而不是铁锤砸木头。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中医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人体脏腑器官间的功能联系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木,一是指树木的本性:高大挺直,是向上向外之性的象征;二是指树木的特性:坚韧而又柔和,具有条达疏畅、生发自如之性。与肝的条达、疏通而生血的功能及其情志为怒和胆的怯畏等特性相似相应。与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中的春令之气相比类。
火行主要表示炎热、上升、明亮等特性,在四季变化中与夏令之气相相似,故来相火。与长夏季节中人体脾胃纳化、肌肉充养的特点以及湿性重浊、胸腹闷胀等变化相类,而配属中央。因水能生木,肾中藏有真阴之精,既能滋养肝脏,又可制约肝阳、平泻肝火,故肾水能滋养肝脏。
肾又具封藏之性,能使肝血供应人体各部而不敢妄行,这样,肝的条达作用又可反衬出肾之封藏能力过固。脾在腹中,胃在上腹,脾主运化,胃主通降,因此,脾与胃的关系也是相表里的脏腑关系。脾胃同居中焦,相依而生化源泉,以营养肺、肾。脾旺,则肺金有所生,肾水源有所来。
同时,水谷化生的营卫等阳气,又对脾主四肢肌肉、皮毛发汗及胃的通降功能起促进作用,使腐熟与运化功能既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心为血脏,喜宁静而不喜妄动,脾能固摄血液而行于脉内,又能为心充实血液;心阳下煦,又可温运脾土。心为火脏而下交于肾,肾为水脏而上济于心。
肾水的滋养,既可使心火不至于过亢,肾阴内守,阳气亦可固秘。若肾水不足,则心火必然亢盛,使血液涌溢脉外,所以称为肾恶燥,非养心不止。同时肾阳得心火下传亦可充足,脾得肾阳之温养,水谷的腐熟、运化能力就加强。
土能生金,主要是从脾与肺的生理关系上讲的。脾,以膜膈与肺联接,中焦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转输而输布周身;脾气的升提,又可防止肺气的下陷。因此脾胃与肺之间存在着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即所谓“脾为肺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