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如何演戏?

宗佳怡宗佳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好大呀,我作为非职业话剧演员,在大学期间演过一些剧,偶尔也有些电视角色,我想我是有资格来说这个问题的(虽然很多戏龄比较久的演员会看不上我的回答)。 首先,一定要熟悉你的剧本!熟悉你的剧本!熟悉你的剧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有熟悉了你的剧本,你对台词的熟悉度就提升了,在表演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不然你背熟了台词“啊,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说呢……”这样很尴尬的。另外,多读剧本总会有好处的,有些话可能你读熟了,到表演的时候就能够脱口而出了,何乐而不为。所以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建议提前一个礼拜好好研读你的剧本。

第二,了解你的对手。很多时候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事情或者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以对方为基准,做出我们自认为合适的反应,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效应”。你需要去了解你的对手是如何思考的,比如:他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他会怎么做?多说一点就是,去揣摩他的台词里隐藏的情感和态度,这样的话,你在演绎的时候能够更好把握尺度。

第三,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如果你经常看一些表演类的节目的话,比如我是演员、星探等等,你会发现他们有时候会给学员一些即兴的表演环节,这个时候就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了,是否能够在众人面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把表演开展下去而且具有一定可观性。所以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我建议大家多多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比如绘画、摄影、跳舞等等,因为这些技能的锻炼也会帮助你提升心理素质。

第四,日常习练基本功。舞台上可能什么夸张的表演方式都需要你有能力驾驭,因此你必须在台下做好基本功的训练,比如音准、台词、肢体、表情等等,随时准备好面对意外情况的发生,并有能力解决它。

庄光毅庄光毅优质答主

有声语言和潜台词

有声语言,是指剧中人物在特定的戏剧动作中,由剧中人说出的合于规定情境的话语。演员创作出一个有机统一的角色,离不开声音和形体这样的外部手段。声音的创造也是很重要的,这个声音就是在规定情景中的话语即有声语言。

在戏剧结构中,人物的台词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演员通过剧中特定的人物语言来展示剧情、表现人物、刻画性格、刻画人物,它具有揭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因而也是戏剧艺术中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演员在拿到剧本后要分析剧本中的台词,不仅要理解台词的表面意义,也要理解其在潜台词意义。潜台词是隐藏在台词下面没有说出来的语言(没有说出来的台词)。它是说话人蕴含在话语中的动机、目的、下意识的表现等。也就是说,人物在一段话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还从侧面表达出自己的动机等,我们把这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叫做“潜台词”。“潜台词”的存在是必然的,是人物性格、思想和舞台行动的表现。

人物的动作

动作不是一般理解的生活中的打和闹,更不是肢体的动作表演。戏剧里所讲的动作是一个专业术语,是戏剧中的特定术语。戏剧里的“动作”专指角色在舞台上为达到某种目的进行的内心和外部的“持续努力”。所谓“内心”即指内心的潜台词,所谓“外部”即指有声语言和肢体行为。这种“持续努力”是“不间断”的,“贯穿始终”的,直到最后“达到目的”,获得结果。在舞台上,演员表演要时刻保持动作,即要有目标,要不断地“持续努力”去争取实现目标,也就是要始终有“事”做,有“心”思在舞台上,从而去“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动作是贯穿于全剧的,我们称之为贯穿动作,贯穿动作是大动作;在追求大动作、大目标过程中,又要分阶段,各个阶段又有小动作,我们称之为有机动作。一个贯穿动作,由若干的有机动作组成,有机动作是贯穿动作的具体化。动作具有“持续性”、“贯穿性”、“积极性”、“目的性”、“有机性”、“因果性”。因此,在戏的创作过程中,演员必须善于发现动作和善于经营动作。善于发现动作,就是认真分析剧本,分析角色;善于经营动作,就是学会调整心态,保持“持续性”、“贯穿性”和“因果性”的“事”,保持“心里事”做戏。

规定情境

规定情境,主要指时代和地点。具体讲有:剧中时代、剧中地点、剧中事件、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等。它一方面说明剧中人在剧中应当怎样行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剧中人不能怎样行动。规定情境是舞台行动的依据,舞台行动是规定情境的具体体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