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会使用什么火?
“夏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铸造技术,但是还没有掌握冶炼技术(矿石炼成铜的流程);同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经有了冶炼技术,但没有成熟的铸造技术。中国与美索不达米亚之间没有贸易往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并开始用于制造农具、兵器等,但是铁的质地比铜软,不适合用来铸造器物。同时期的希腊罗马已经没有使用青铜器和铁器了,而是直接进入了“黑铁时代”,也就是铁器时代。不过,这个时期的铁器主要还是用于制作刀具、甲胄等。 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郡县制和统一文化,为以后中国文化统一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推动了统一的文字、语言、货币、度量衡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掌握了铸铁柔化术,可以将生铁打造成和各种器具,但是还是不能将铁熔化成液体,所以这种铸铁技术是“半固态”的,只能用于锻造无法进行浇注。同时,随着牛耕的出现和发展,铁制农具有了用武之地。在西汉时期的西北地区开始大量种植苜蓿,饲养肉牛,这为后来东汉末年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汉王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打下了基础。
公元25年,汉朝统治者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主,官家垄断的铁业体系,史称“专卖制度”。汉章帝时开始推行“刀币制度”,就是规定每枚刀币上铸刻数字以便于管理。虽然这种制度在汉时有所成效,但后代统治者并未坚持下去。 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南方地区开始出现青瓷,逐渐代替了北方的绿釉陶。
隋唐时期,南方的矿冶业得到了发展和振兴,特别是铜铁合金的铸造技术更加成熟,出现了“铜铁钱”。这一时期也产生了“私铸”现象,唐朝政府为了应对私铸采用“飞钱”的办法,即由商人将其资金交官府,代其购买金属,然后发券给商人作为兑换凭证。宋代,由于商业的发达,私铸问题越来越突出。宋神宗采纳了大臣薛向的建议,允许民间私自买铜,政府统一炼制钱文,再发给各家各户印制钞票。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私铸的问题又方便了流通。
元代设立了专门负责铸钱的机构—造作局,实行官督民造。明代废掉了元代的造作局,设立宝泉局,官府自己组织冶炼和铸造。清代沿用了明代的宝泉局,并改制为“铸造司”,隶属于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