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打铁北京?
打铁坊这种手工作坊,北京已经没有多少了。我小时候在朝阳公园旁边有个前八里庄铁匠铺,后来拆迁就没有了;东直门内十字坡以前有个“京西铁器社”,也是做刀具、农具的,现在也消失了;前几年还看到过宣武区南菜园附近一个巷子里有几家打铁的,不知道现在还开不开张…… 要说最正宗的打铁地方,那肯定得数门头沟永定镇。这里当年是京西最大的铁器生产基地——门头沟铁矿储量丰富而且品位极高,素有“矿中之王”的称号,生产炼钢所需的铁矿石和生铁。除了给北京供应钢材外,还向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销售铁制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对钢铁的需求增长,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发展钢铁工业。1960年3月,国务院批准建设以首钢为中心的大型现代化钢铁工业基地,同时建起三个大型钢厂和一个焦化厂;到1975年,又增建了第三炼铁厂并扩建了第二炼钢厂。
这一番大规模建设让首钢成为了当时国内仅次于宝钢的第二大国有企业。为了支持首钢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极大倾斜,特别是优先保证优质铁矿石和能源的供给。 作为首都,北京的钢铁需求量大,但资源却十分贫乏,所以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外地供应。比如过去从鞍钢和北京钢铁研究院合作研制开发的“转炉冶炼不锈钢”项目,虽然成功实现了量产,但由于北京本地不产铬铁矿,原料必须从澳洲进口,导致生产成本过高而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最终只能停产。直到改革开放后,大量国外技术被引入中国,才终于打破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而在首钢建设的同时,另一个新兴的钢铁企业也在通州奠基——著名的燕京啤酒集团。1979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对钢铁的需求急剧增长。1984年底,国家计委、冶金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扩大钢铁生产的报告》,提出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进一步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把我国的钢铁产业打造成面向市场的战略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