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殿的故事出自哪里?
承欢殿名的来由是出自《二十四孝》中的承欢尽孝的故事。
大孝元君为道光帝生母,道光即位后尊封她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康寿”。道光十一年(1831)七十五岁时又上太后徽号曰“皇太后慈禧康寿”。次年二月,太后崩逝于圆明园慎德堂,终年七十六岁,谥“纯惠慈禧端慎皇太后”,葬慕东陵,尊谥“孝和慈慧皇后”,俗称“孝和皇后”,是为“承欢殿”得名之由来。
“承欢”,是承顺亲心,使亲心欢愉的意思。《二十四孝》中的《承欢》故事,讲的是汉朝时期有个少年名叫黄香,非常孝顺父母,对母亲十分友爱,对父亲悉心照顾,尤其是对体弱多病的父亲特别孝顺。冬天寒冷时,他就先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暖热父亲的被窝,然后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夏天酷热难熬时,他就在父亲睡床的旁边用身体拼命扇凉;平时里他更是极尽所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为父母分忧解愁,常常逗得双亲合不拢嘴,乐的合不拢嘴,真可谓“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黄香也因他的孝行感动世人而被世人称赞,成为了一名有名的孝子,这就是“黄香温席扇枕”的典故由来。
而大孝元君在孝文帝死后,一直悉心照顾年幼的嘉庆帝,在嘉庆帝亲政以后,又竭尽全力辅佐他执掌朝政,尽到了太后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真可谓皇太后在生之时为嘉庆“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死后嘉庆为其修陵殿,以《二十四孝》承欢来命名,可谓既准确地体现了大孝元君生前对嘉庆的呵护之情,又巧妙地化用典故、突出亲情,而且彰显了嘉庆帝的孝德,真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