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小故事有哪些?
1、为掩护主力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担当起了先遣长征、勇探敌情和吸引敌人的双重任务。
红二十五军进入大别山后,敌人又集中10万军队分路“围剿”,在军事上不断进逼合围,而且在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企图将红军困死、饿死、累死。由于敌人“围剿”封锁特别严,加上大别山物产本不丰富,大别山苏区军民的生活和生产十分困难。因此,红二十五军在根据地仅仅停留了40来天,便决定离开大别山,向平汉、陇海铁路之间转移。
10月25日,红二十五军突然向北行动,连续攻克了确山和信阳等地。蒋介石闻讯之后大为震惊,急令嫡系军队及鄂、豫、皖3省的保安团队和民团,共13个师、40多个团,分7路对红二十五军实施追击和堵截。情况十分危急,军情万分火急。为了粉碎敌人的追击和堵截,在作战会议上,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根据敌人的合围态势及各路敌军的实力和可能行动,一致认为应西进桐柏山区,摆脱敌人。在红军进军桐柏山的北麓时,敌第一师第2、第3两团追得很紧,被红二十五军甩下几十里后,又在离红军不远处安营扎寨,扎寨后的敌人仍然气势汹汹。当时,红二十五军指战员个个饥肠辘辘,疲惫不堪,急需补充给养,安置伤病员。吴焕先政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坚决地说:“不把这股敌人歼灭,既无法安置伤病员,也无法补充粮食,更不能顺利地向桐柏山转移,再疲劳也要坚决消灭他们!”并指示作战负责人,立即对敌人的阵地进行侦察,对如何打好这一仗作了具体布置。当晚,红二十五军悄悄地对敌人实施合围,并出其不意地发起突然袭击。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将敌人全部肃清。此战,歼敌500余人,俘虏170人,缴获了一批粮食物资。红二十五军指战员一鼓作气,经过10天时间就渡过了滔滔汉水,经南阳东北进入泌阳境内的桐柏山北麓。敌第57师追到这里,眼看红军西跨汉水,进人了高山峻岭之中,追赶无望,便在这里徘徊观望,不再追击。红二十五军进人桐柏山以后,敌人又集中了12个师、40余个团追击和堵截,并对根据地严密封锁,断绝粮源。军内一些同志担心,认为“山里没什么东西”,“无法筹款安置伤员”。吴焕先又说:“从大别山出来时,我们就吃了没打好最后一仗的亏,这回一定要打好。只要歼灭了敌人这一路,伤病员就可以得到安置,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就可以得到解决,继续西进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11月13日凌晨,红二十五军分三路攻击敌军。只打了1个多小时,就全歼了敌57师170旅498团及2个营4000余人,并击毙了敌副旅长、第498团团长,全歼了该团所有官兵,俘虏1700余人。此战的胜利,给红二十五军顺利西进打开了道路,使军内上上下下更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士气,使行动拖拉的部队快速跟上。当红二十五军西进陕南的时候,蒋介石急令第13、第一、第四、第二、第一、第17各师共14个团分路追击堵截,妄图在豫鄂陕边境将红二十五军围歼于大巴山中。
红二十五军首长经过分析,认为敌第17师行动较快,又有第4师策应,在我军前进途中有可能遭遇他们,如不消灭,就会追在我军后面,影响我军西进。因此,必须集中兵力,打敌孤军,先打17师,而后击破追兵。于是,军首长就命令12师、223团迅速开往草房沟、光头山地区设伏,224团和225团(欠1营)从正面阻击追上来的敌人。经过一番激战,到11月27日黄昏,共歼敌33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从而在军事上取得了由鄂入陕的重大胜利。
2、强渡濂水河
1933年冬,蒋介石对苏区发起了第四次围剿。当时我在彭德怀同志率领的三军团第一纵队第一支队第四大队当战士,和战友们一直坚守在泰和、万安、遂川地区的反“围剿”前沿阵地。经过4个月的浴血奋战,我们给予蒋军以重大杀伤后,战略转移至抚河东岸休整。
为了积蓄力量,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红一方面军首长毛泽东、朱德等,以第四十七、四十八、六十三、六十四师以及新独立七、八、十九、二十等4个营,共8000人组成东征军,由彭德怀率三军团军团长担任总指挥,以红十七师师长萧克任参谋长组成指挥机关,经南丰、南城、广昌、建宁等地,进入赣东北根据地。在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寻淮洲、政治部主任乐少华率领下,东征军到达建宁县均口镇与闽赣军区会合。
在1934年3月7日召开的两军高级干部会议上,决定将红十七师和两个独立营分别编为第一、第二梯队,闽赣军区的红七、红八、红十九师和新编红军独立营分成第三、第四两个梯队。由寻淮洲指挥第一、第二梯队向黎川、建宁之敌发起进攻,萧克率领第三、第四梯队待机行动。我随第一梯队于3月9日和3月12日分别对敌发起两次进击。
1934年3月14日晚,彭德怀召开了由各梯队长及有关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对下一步行动部署作了安排:第一、第二梯队继续向北攻击,第三、第四梯队于15日进到第二梯队的河东岸待命。16日4时,第一、第二梯队进到均口镇、上坪之间。因敌人紧追第一、第二梯队,无法摆脱,决定让第三、第四梯队分别伪装成第一、第二梯队的部队继续向北行动,以调动打击敌人,而第一、第二梯队连夜向西急行军经连家隘进入将乐、泰宁交界处的肖家桥。17日上午,第一、第二梯队进抵肖家桥时,第三、第四梯队已先到达肖家桥西南方的回场、溪坪等地。
3月17日,我们抵达肖家桥后的当天下午,部队开始向濂水河上游10华里的东源村附近转移。濂水河由东北向西南流向,流经将乐、泰宁、顺昌、邵武、光泽五县,于建阳市东北方注入闽江的南源干流。濂水河水深流急,在肖家桥段河面宽约50多米。我们原计划渡过濂水河然后转往建宁县的回场。但是,我们刚到濂水河东侧后,就发现河西岸泰宁县西隔村、河口等地已经布满了敌人保安团。
敌人以为我们已经钻进了他的包围圈,便沿河西岸向北进攻。1934年3月18日中午,敌人以6个团1万多人的兵力分3路纵队从河口、西隔、上马坑等地蜂拥扑来。由于我后退无路,只得就地固守。面对强敌,彭德怀指示第一、第二梯队担任防守任务。他一面令第一梯队的红47师在濂水河东岸以一个营占领东源村,一个营控制大田、肖家桥,以牵制西隔、上马坑之敌;并令红十七师及另两个独立营分别占领罗坊、上庄、上湖、坪坊一带阻击敌人,并伺机反击西进之敌;一面令第三梯队长、闽赣军区司令员寻淮洲率第三、第四梯队进至濂水河西岸的东隔村北侧地域,构筑工事和抢修渡船,准备强渡。
当敌向我第一梯队猛烈进攻时,第三梯队主力和第四梯队一部隐蔽地接近濂水河。但敌人发觉后,立即集中其炮火和步兵拼命阻止我军接近河边。我军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强涉濂水河。由于濂水河春季水大、流急,加之敌人又集中火力封锁河面并不断增援,造成我后续跟进部队前进受阻,使渡河作战一度遇到困难。
此时,寻淮洲十分着急,他不顾一切,率领身边警卫人员投入强渡,并大声喊道:“同志们,没有船,我们就当船!”河面在风的吹拂下,浪花翻滚;河水冰冷彻骨,打着我们的身体,冲得我们难以站稳。我们相互挽着胳膊,踩着水,一步一步地向河对岸靠近。在猛烈的枪林弹雨下,寻淮洲和警卫人员都勇敢地冲向河心。这时,在河中间的寻淮洲忽然大喊:“我中弹了,同志们加油,消灭敌人!”说着,昏倒在水中。这时,警卫班长王丕礼和其他警卫员见寻淮洲中弹落水,连忙冲上前,把他从水里拖了出来,继续朝着对岸前进。在强渡濂水河时,很多战士中弹、落水,都壮烈牺牲!
就在这个时候,第三、第四梯队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及时用小船将后续部队送到河西岸。由于敌人几次反扑都被我军击退,他们也遭到很大伤亡,从而无力再阻止我军增援部队过河。当第三、第四梯队1.2万人过河之后,彭德怀总指挥迅速调整部署,决心利用有利地形迅速反击西进之敌,遂命令第三、第四梯队分成3个纵队立即向东隔、上庄、罗坊地区之敌发起进攻。
当第三梯队冲进敌人的队伍里时,敌人惊慌失措、四散奔逃。这时,第二梯队乘势由肖家桥、大田等地杀出,配合第三、第四梯队迅猛出击,将敌人截为数段。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击溃了敌人,歼敌1个多团,俘敌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狠狠打击了蒋介石的“围剿”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