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手振物也。从手隹声。”也就是说,摇是指用手抖动物体或使物体摆动。因此,字的本义就是用手摇动。 比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有句曰“摇摇兮”,指饮酒过度而东倒西歪的样子;《汉书·叙传下》也有云:“身被坚执锐,攻非所当,战所不摇,身先士卒,驰不摇。”是说王莽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的英勇形象(这里的“摇”不是指摇摆)。
现代汉语中,摇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摆动,例如摇车。还有一个是使动用法,表示动摇、动摇思想的意思。如动摇、摇头、招摇撞骗等。 在古代,摇和摆可以通用,但一般只用于名词后面作动词用。
关于这个用法,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北宋时期有个学者叫吴淑,他的著作《江淮异人录》很有名。他写的这本书,主要是记载一些奇人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就专门记述了关于两个字意思相反但又相通的事。题目叫《李元皋墓志》。 这个故事有点吓人,讲的是唐代某位名叫郑德的县令,他非常迷信。据说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过程中忽然听到有人在念咒“一报李元皋,二报李勉,三报李适之,四报李承嘉……”每念完一个人姓名的开头一个字就会敲一声堂鼓。一连这样重复了好几次后就把他惊醒了。 他越想越害怕,觉得这是鬼在作祟想加害他和他的子孙后代了。于是他就命人挖开李元皋和李建的陵墓。结果真的找到了他们的尸骨,并把这些尸体重新装殓埋葬了。 过了不久,又有人敲鼓诅咒他。这次他更怕了,于是就命人把当时已经故去的人中与这两个名字发音相同或相近的一共十二个人全部开棺验尸。结果这些人全都被他发现,然后就被重新装殓重新埋葬了。 这件事让他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再也不敢随便开棺验尸了。
后来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元和二年(807年)二月,他终于病死了。在他去世之前,曾经自撰墓志铭,并由自己的儿子郑济刻碑而立。可是当他刚刚去世几天的时候,那诡异的敲鼓的声音就又出现了…… 原来,就在他撰写墓志铭的那段时间里,有一个叫张荐的朝臣推荐了他。所以他在墓志铭的最后才特意提了一句:“大历末,张大夫荐余于京师。” “大历”指的是唐代德宗皇帝李适在位时的年号,公元766~779年在位。由此推断,这篇文章应该是写于德宗驾崩的前一年即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八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