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属于五行属什么?
“阴阳”概念最早见于《易经》,是古代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之一。它包含有对立、互济和消长的意思。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均可分为阴(代表事物中的消极的、负面的部分)与阳(代表事物的积极的、正面的部分)两个基本属性。 一般说来,太阳位于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五行各按方位又分五势,分别代表为: 坤舆广记卷一三载:「五形者,东方春木之势也,其色青,其味酸,其性仁,其德惠。南方夏火之势也,其色赤,其味甘,其性礼,其德炎。西方秋金之势,其色白,其味辛,其性温,其德肃。北方冬水之势也,其色黑,其味腥,其性寒,其德黑。中央戊己土,其色黄,其味甘,其性信,其德中。」 还有其它的说法如下: 中国古代把天地之气的运行概括为「五行」,具体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的运动变化影响自然万物。
在「阴阳五行说」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等学科都打上了浓厚的体系化思维烙印。例如汉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张衡,就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发展出了一个相当精密的地动学说。 在道教文化中,「五行」则成为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要素。同时,道教也把这五种物质分配给五大行星──五行与五星的关系是这样分配的:金星为木行,水星为水性,火星为火行,土星为土行,而地球本身则是五行俱全的「五行星」,所以没有归属. 在中国的占卜术中也常以这五行来象征一些事物或状态:如五行中「木」所代表的「曲直」特征可用来形容树木枝叶生长的特点,也可以用来比喻人具有向上的活力;由于草木生长离不开太阳,因此又有生生不息之意。 由於五行之间互相影响,因此又可进一步推演出六十甲子纳音五行与十二地支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以六十花甲子中的每一个干支两字来看其五行所属。
举例来说: 甲子乙丑海中金 海中的金子虽然深藏不露,但毕竟是黄金,所以仍可珍贵;并且大海能容百川,有包容万物之象。
丙寅丁卯炉中火 因为火可以炼铜铸器,所以此火的威力非常大,不过如果过旺的话可能会将器物熔毁,因此需要有所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