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历法、数学、算术、天文、兵学、建筑、水利等领域。 古人依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将五种元素与不同季节联系起来,认为不同的自然现象对应着五行的属性(木火土金水),又以此解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1]-[4]。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篇中,“五行”的含义逐渐被确定下来,成为传统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从现代科学看,这不过是古人对自然的朴素的观察和总结罢了,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当然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而五行学说作为一种世界观,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下面我们分几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从《史记·天官书》起历代史书的天文志中都有关于星象的五行所属记载,这些一般可以理解为古人根据当时所见的星体位置和性质进行划分的结果,而且因为古人经常把一些星区当作一个整体看待,所以有时同一颗星会在多个区域归属不同的五行属性;至于五星则由于古人在观测上存在困难,很少将其划归某一类,而是单独研究每一颗星的运行规律及其代表的社会意义。
五行说中的木火土金水依次分别指代四种自然事物,即木是植物,火是热能或光,金是金属,水则是水气和雨水(见图1)。在周秦时期,人们倾向于将五行看作一种物质,并且通常认为它们在宇宙中是一直循环往复永不消亡的。
汉代以后,五行学说开始被用来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其中五行中的每一行都被视为具有某种德性,而不同的事物或国家按照他们具备的德性的不同被归入相应的五行之列,然后通过阴阳相胜和五行生克的法则推断出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行为策略[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