楙字五行属什么?
楙,mào,木也。——《说文》 古常作茂、懋等解。如:汉高祖本纪赞曰:“高祖不之茂。”周礼大司马:掌武职,以征伐乱匪。注;懋,勉也。左思魏都赋:“彼都人士,英贤茂实。”此即茂与懋通义。又如唐书杨于诲传:“文章多旷世懋训。”宋史韩琦传:“故能懋著令闻。”元好问自撰墓志铭:惟子德业之懋,文章之盛。 另用作古代官职名用字
1.东汉有茂才异士冯衍; 三国曹植为茂才王基作《请封衍子建为侯诏状》;晋朝亦有茂才羊祜;东晋有茂才张轨;北齐有茂才崔鸿;隋代有茂才董绍;宋代还有茂才李师中;明代则有茂才何景明等等。可见该字用作美材之称,由来已久(当然也有以此指称有才德而不愿应举的人)。由于该字又有茂盛之意,因此古人也常用于形容草木生长繁茂的样子来作为对人才或品性的褒扬。例如三国魏文帝曹丕就曾经称赞过自己的弟弟曹彰有“文武茂异”之美誉。 再如南宋赵汝茪的词《忆秦娥·楼阴缺》中的“楼阴缺,夕阳无语,余晖偏薄。”其中的“余晖”就指的是日落时剩余的阳光。而苏轼的《西江月-三山作》里面的“休去倚危栏,斜阳只与垂杨语。”以及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里的“黯黯凝霞暮”“碧云冉冉幽山路”当中的“碧云”和“冉冉”也同样都是用来形容日光西沉之时天边云彩的变化的。
2.北魏孝文帝有茂德公; 南朝刘宋有茂宗王球;唐代李商隐有茂府卢弘元及茂陵苏侍御兄弟;北宋有茂卿陈襄;南明弘光帝时有茂才顾同福;清代雍正帝时曾有大儒王懋竑拜为懋功教授。这些人或为良臣名将亦或为博学鸿儒,均算得上是德才兼备,一时俊杰了。至于他们被赐予茂字的原因大概除了与上述所举之人均为当时有名望之士有关外,还可能与北魏宣武帝时曾改其父清河文献王的谥号为显,并改谥为孝宣皇帝一事相关联吧。
3.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子茂; 战国末期有燕将剧辛;汉朝初年有广平王刘白登;西汉末年又有茂陵人张释之;新莽末年有茂陵人窦融;唐朝有宰相窦怀贞、诗人薛涛;宋朝有画家梁师闵、文学家蔡襄;元代有诗人萨都刺等人;明代有画家吕纪及文学家归有光;清朝则有著名学者毛奇龄等人和画家王原祁等人。这些人当中有的因为出自河南郑县而被称为荥阳茂陵氏一族,因而他们的后世子孙也多自称其先人为荥阳茂陵人,甚至将其家庙也建在了当地。不过根据史书记载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荥阳茂陵在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并不存在而是属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境内。所以这些后代子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茂陵后人至今仍是一个谜团未消啊!
4.战国时期秦国丞相穰侯魏冉; 汉高祖刘邦时有一位叫作蒯通的谋士,他原本姓蒯,后来因避难才改姓王;另外一位名叫王贲的人也是从秦国迁徙过来的,但他是以地名"王"为姓而不是把原姓氏给改了过来。
5.汉代有南阳郡的茂陵人朱虚侯刘章(刘邦兄长子); 西汉后期有茂乡人桓谭;新莽末年时又有茂乡人樊崇;东汉开国大臣樊宏(明帝时的太尉);顺帝时有茂才朱穆及其弟朱旭 ;建安年间曹操部下有茂才王则 ,此外据《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记载, 魏文帝黄初元年即公元220年就任镇南大将军的王昶也曾担任过洛阳令一职;东汉中后期有茂才许靖,他还曾被诸葛亮举为茂才;东汉末年又有茂才陈群 及茂林陈矫;蜀汉时有茂才费观;吴国有茂才陆抗;两晋南北朝时期曾有茂才庾翼以及庾希兄弟, 东晋时有茂才谢安 ,此外南朝刘宋时期还曾出现过两位名为茂才的刘裕;隋初有上党茂邑人裴仁基;唐朝时则有茂州人韦处厚、太原人韦温 (中宗时宰相),此外还有武则天时期的茂州都督韦待价父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之母昭惠皇后李氏祖籍陇西成纪,她的母亲就是出生于成都的绵竹县;北宋初年的著名词人晏殊则是来自四川的清川源族,他的家族世代居住于此地直到宋仁宗景佑四年也就是公元1037年才迁回京城西昌(今四川成都)定居下来。所以说虽然晏殊本人并未出生在此但却一直将自己视为绵竹人了,甚至连死后也葬在了这里呢~
6.汉武帝时有人做过茂陵县令; 王莽时曾有人做过茂陵县宰;十六国时期前秦有太尉、茂世子苻坚;北魏太武帝时有官员担任茂亲吏职务(一说是尚书);东魏高欢时曾有人被封为茂善公;隋炀帝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设茂州为茂郡并置茂州总管府以统辖其境;唐太宗李世民时为兵部员外郎兼知制诰房玄龄之子房元冲曾任茂州长史等职:武则天执政期间又有茂州长史狄仁杰出任大理丞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