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在五行中属什么?
《说文解字》认为木、金、水、火、土为五行,所以后来就衍生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理论体系。 古人把季节与五行进行对应,春天是木的季节(木代表生长),夏天是火的季节;秋天是金的季节(金属具有锐利的性质),冬天是水的季节。这样就把一年四季分为五季了。
四季交替的变化是由东方的太阳光的作用形成的,因此“东”与“春”通用,比如东风就是春天的风,东阳则是太阳从东边照射到的地方。古人还发现太阳光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于是有了前半夜和后半晌的说法。 那么古人的居住地如何与春夏秋冬相对应呢?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多居住于丘陵地带,而丘陵大多位于东方,所以古人习惯上住在东方。到了秦汉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多建在平原地区,于是咸阳等大城市都处在西方,为了与东方对应,人们将西方称为“夏”方。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地位,将东方定为正位,所以秦始皇将都城选址在西安西北的雍城。汉朝建立以后,定都长安,又继承了秦朝的这一制度,称东方为“春”,西方为“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的“春夏”是指季节而非时间,因为一年之中真正属于春季的是三个月,真正属于夏季也是三个月,其余月份只是提前或延后了一个节气而已。所以,这里的“春”指一年之中的前半段,即农历的一月至三月;“夏”则是一年的后半段,即四月至六月。同理,秋季的三个月是指七至九月,冬季的四个月是指十月至十二月。 所以古代人的居所大体上是按季节来划分的。居住在北方的人,其屋舍多坐北朝南,这样可以避免冬天冷风的侵袭。南方天气炎热潮湿,所以房屋一般要坐南朝北以避烈日并预防雨水浸入屋内。
至于五行与人之间的关系嘛,这个说法就比较玄乎了。古人认为人体也有五行元素构成,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外五脏还有五色五味之说——青色属于木,对应味苦,酸味属木;红色属于火,对应味辛,苦味属火;黄色属于土,对应味甘,酸味属土;白色属于金,对应味咸,甜味属金;黑色属于水,对应味腥,甘味属水…… 古人还认为人的体质有五种属性,其中金形人最长寿,木形人次之,水形人生气勃勃,火形人心性豁达,土形人多福多寿……另外,根据季节不同,人的身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这个意思。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认为如果人的性格与其体质相符就会健康长寿,反之则会疾病缠身甚至短命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