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广韵》平声、《集韵》《类篇》亦同。 指平上去入四声中的“平”,即不升降的声调。又作平声;与上声、去声、入声合称四声(见普通话四声)。也称为阴声或平声。 在古代汉语中分为阳平、上声和去声三种,它们分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声、二声和三声。 “平”是指平直的意思,也就是没有升降变化。由于古书中平音常用来读诗,且平为阴,故平也叫平声、阴声。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在解释“水”字的部首时提到:“水,共也。万人为上古之人。人以为可法者谓之‘法’。像人行之形。凡法之属皆从法。方切。”也就是说,法是万人之上的上古之人,其站如行的样子让人可以效仿,所以把这种站立的样子叫做“法”。而“平”的字形正像是万人直立的样子,因而有了平的意思。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大概还是说明了一点——古代的平即是阴,就是像女子一样柔缓地说话的那种声音。 所以古人认为“平声多娇”,以平为阴。其实不仅仅是平声多娇,上声次之,去声最刚。不过因为平声分阴阳,所以论数量,自然平声要占压倒性的多数了。 而入声就比较刚烈了。《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句曰:“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其中的“清”字便是一个入声字。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入声的推崇,往往将含有入声的句子用作押韵收尾之用。
比如唐代大诗人贾岛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和“敲”就是两个选择,到底用哪一个做结尾呢?最终贾岛决定“推敲”一番,结果还因此冒犯了一位高官的仪仗队,差点被处死。最后幸遇大诗仙李白相救才免此一难。这就是成语“推敲”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