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1、“余”(yú)这个字,在《康熙字典》等古典工具书中被归入八画“人部”,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一般归为七画“尸部”“余”是一个兼有“人体”与“生命体”双重属性的汉字; 2、“余”的本义是“我”、“自己的代称”;因此,以“我”“自己”为原型的“余”和“予”,都可以理解为同义词;而“予一而二之也”(见《孟子·尽心上》)中的“予”就是指的自我或者自己;
3、古代把天分阴阳,人分男女,所以,“吾”字就表示了男人,“予”就是女人,“汝”就是男子对女子的称呼;“余”既指男又指女。 在上古时期,先民们用不同的符号来代表男性或女性: “○”是指男性或中性,“●”是指女性(或中性);由于古人认为天地未开之前是一团混沌(太极图即体现此意),先民便用两个圆圈相交来象征这团混沌;圆周相交于一点处便生出了一条虚线以示“男女结合”之意。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甲骨文“余=彳+戈”的形式: 其中,左侧的是“彳”,右侧的是“戈”;“彳”在这里指的是一条道路上行走的人,因为“人”在古代写作“人二”(见古文字“三”“大”等字);而“戈”则是武器的意思——这两者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拿着武器在大路上行走,那就是一个战士的样子。 所以“余”最初的意义应该与“吾”差不多——都是指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成年男性,而非幼年儿童,也不是老人…… 后来为了区分读音,才由“彳”变成了“余”,由“戈”变为了“予”——不过到了这个时候还只是“我”的意思,而没有生命的含义。 而从上面可知:“予一而二之也”中的“予”,其基本意思其实就是“我”而已!
4、“余”除了含有上述的“我”之外,还有“剩余物/剩余量”→“剩余价值”的含义:这里其实就已经有了“生命→生活→时间长度”的概念在里面了! (注:这里的“价值”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价值”概念,而是来源于西方经济学的范畴,比如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等等) 5、综上所述: “余”字是由“人->我<-戈”演化而来,它的意义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非生命的自我”,另一方面则为“生命体的自我”——这种双向性的意义结构恰好契合了五行所具有的特征——“生、长、化、收、藏”,并且分别对应着土、金、水、木、火——这就是余的五行归属。